林语堂曾说:“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突然发现我好像总是沉溺于无意义的社交之中,经常为了换取别人的肯定,戴着脸谱在生活。
从家门前的池塘往下走,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小路,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独自一人走在这条路上。早上带着还未完全清醒的睡意从家门口出发,在学校度过一天,晚上伴着零散的星星再走回家。这条小路的风景其实不那么讨喜,除去路边毗邻的方块农田,只剩一棵形单影只的枣树。风吹过的时候听不到树叶摇摆的声音,小路旁也没有如散文中描写的那样开满了争奇斗艳的花。
我在学校里很少与朋友为伴,不是缺少朋友,而是我更愿意一个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一次成绩退步后,被父亲狠狠斥责了一般。其实只是退步了7名,却招来父亲痛骂。抱着赌气的心理,我几乎清理了绝大多数的社交关系。到了下课时间,沉闷的教室爆发一阵又一阵的欢笑的时候,我则拿出课外书,一个人,浑然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又一个课间,这样的习惯只身一人的模式便形成了。似乎就是这么一点改变,原本飘动的心仿佛沉入了湖底。我一个人做他们不愿做的作业,一个人吃他们嫌弃的食堂,一个人步履匆匆的赶回教室想要多看一会书。
心静下来了,成绩也上来了,于是我又自然而然地成了班级里的孤岛。其实我更觉得自己坐上了一条单人小船,虽然划得吃力,不过离上岸越来越近,也是在那条船上,我看见了远方的灯塔。
这样一条简陋的小路,我一个人走完了三年。没有感到孤寂,三年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近来很长一段时间,这座灯塔好像不见了,我身处在一片未知的大陆上,这里的风光很美,眼睛能看到的是鲜艳到夸张的花朵。沉溺于社交偶尔给我带来了一点微小的快乐,这种快乐来源于不那么亲近的旁人带来的关怀。我开始主动寻求他人的陪伴,找人一起上下课,一起去吃饭,也说不上来这样就哪里好,只是身边的人都这样。牺牲掉原本生活方式换来的关系像一阵风吹过,虽然让我心旷神怡,却不留踪迹。有时候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我走一步,他也滑稽的跟一步。心里最矛盾的时候我会苦笑,这影子怎么看着这么可怜。处在自己不舒服的区域中,总是在挣扎。跳脱的过程到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需要损兵折将,实则平常的很意外。
某天的午后,饭伙恰好都有安排,于是我久违的一个人吃了午饭。饭后走在路上,现在是3月份,挂在天上的灯泡没有带来一分暖意。路边的樱花倒是开的很好看,雪白的花点满枝头,并不让人觉得凄楚。其实我心里明白,很早我就想过回以前独处的生活了,奈何没有勇气。心理老师说内向不是病。我当然知道,我的病根在于碍于情面,想的太多。好像是安排好了一样,趁着这次机会,我下定决心,从现在一个人散步开始,和以前一样,不去寻求刻意的陪伴,多花点时间和自己相处。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没有朋友和我因此变得不愉快,其实本来也不会有。这样的自由和空间一直都在,没有人阻碍我,是我自己迈不出步伐。我总是杞人忧天,不知道怎么去诉说,好像说开就一定会招致愤恨。其实挺可笑的,因为根本没有这种事。如果是理解你的朋友自然会体谅你,如果并非这样,那么相处也会变味。鼓足勇气后,我重新尝到了自在的甜味。同时我也发现,和我相似的人不在少数,我这也不能称之为特立独行。很幸运的,我认识到,自己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并且找到了最舒服正视自己的角度。
我很高兴自己又坐上了那条小船,并不因为离开那座开花的岛屿而遗憾,心中的灯塔重又亮起。正如德卡先生所言:“那些我难以启齿的,不作声响的,暗自消化的各种情绪,才是我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