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邬老师像我咨询,上五年级女儿写作文很困难,以前三四年级还不至于。
我没有高年级教学经验,教书这么多年,一直教低年级。
我只能就自己学习来的东西讲了一些,讲的没有底气。
忽然,张兰芬插话道:“汪大枝的女儿在信阳高中上学,进入清华、北大班。她的女儿文科、理科都很厉害,而老师考虑她的女儿要是选文科,一定能考上北大,选理科就不一定。可结果女儿的爸爸提前做了思想工作,主张女儿学理科,将来好就业。爸爸的做法与老师的做法不一致,女儿听从爸爸的建议,对于老师多次的建议,女儿拒之门外。”
我感叹:“别人家的女儿真棒!”
张说:“她都没管什么?”
我说:“别说她没管,一定有方法。”
李桂兰接话道:“那是孩子的爸爸带的。”
“男的带比女的带强多了。”
“思维不一样。”
“女的都是吃呀,喝的呀,有没有冻着。”
“格局不一样。”
“男的讲历史,讲政治,女的婆婆妈妈的。”
“女的带的孩子胆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致意见,男的带孩子要强。
我无语,这么多年,孩子我带,真的带好了吗?
面面俱到:早饭盛好,衣服找好,就连水杯都倒好水……
改变,改变,改变哇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