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第二章

1.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2.“低水平勤奋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3.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极致的是记忆宫殿法。

4.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5.我读书不再追求速度;相反,我会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6.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成效呢?

答案便是那些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也就是本书提到的临界知识。每一种临界知识,都是我们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7.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8.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而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9.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10.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什么是以慢为快?首先,你得有一个心理准备。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这就涉及对以慢为快的第二个认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11.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说完了影响掌握临界知识的心态之后,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具体的方法层面。

12.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13.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以便在未来以更正确的假设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这样不断复盘、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你学习的那些知识。向外求,不如向内求。

14.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15.我最常用的方法有三个: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

16.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17.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18.每当我要做一个重要决定,无论好坏,他都会要求我解释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

19.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20.是如实记录,让我和别人同样在过去了6年的时间后,我却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所以,这是如实记录过程的第一个价值。

如实记录还有第二个价值,那就是: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21.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帮助学习的第二个方面是: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23.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4.提升学习能力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定期回顾。

25.为什么稻盛和夫会说: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思考。

26.回顾工作具体要怎么做呢?我将回顾分为三个层次: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27.付费购买: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之“买时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