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依然是跟诗词相关的老话题,写诗和读诗。
读了几日张先生的书,发现张先生写文字挺俏皮,比如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他会用李三郎,杨玉环,他会说是玉环女士。
张先生不但文字俏皮,讲诗的读与写也与众不同,不说什么诗好,却告诉你哪些诗写的不恰当,吟诗的毛病。
写诗
一首诗跟执笔的人、性格、经历、学力、一时的心情、拿笔的动机、功力、癖好,一是兴会都有关系,于是诗便千差万别。
差别别可能是,好的成为李杜;不好的可能成为张打油。
在这一篇里,张先生反其道而行之,告诉我们哪些诗是没有诗情诗意的,是不恰当的诗
1. 应制诗。奉皇帝之命作的,当然是歌颂。这种诗都是尽力描绘夸张,以赤示吉祥富贵。
2. 试贴诗。科举时代考场上要作的,性质近于应制诗。试贴诗是整齐有韵的八股。
3. 歌咏道或理的诗。道或理有多种,如道家是无,佛家是空,儒家是纲常。这种与诗情是有质的差别。
4.以常事寓悟解的诗。有点像迹谜语,诗句是谜而,谜底是有关人生某方面的理。理离诗情也很远。
5. 玩笑诗。诗要出于多情,玩笑近于薄情,诗意就很少了
6. 炫才学显技巧的诗。诗有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限制,所以少不了技巧,但技巧要适可而止。有的诗则不然,往往有技巧过了头。
7.打油诗。这个不必细说
8. 演戏诗。这种是诗文读多了,有学,虽然没有诗情而有扮演之才,一时高兴,或随时应景,提笔一挥,也就成为很像样的平平仄仄平。
读诗
写因人而异;读更因人而异。
读诗不能读出诗境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最重要的一方面,受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身份限制。
比如读”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佳人会流泪,关西大汉却未必。
2. 受理解力的限制
3. 评价成为指针,读诗有时会顺着指针走。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把政治每一覆盖到诗词的领域。因某些诗表现了阶级压迫或反抗阶级压迫,就是好诗。本这个原则,选杜是“三吏”、“三别”,先白是《秦中吟》加新乐府;最突出的是黄巢,传世诗作只两首,几科凡是选本都选入。因为据说象“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诗句”,充满造反精神,是上好的,最值得深入味。诗词当百花齐放,不能一花独放。若只有打斗争争算盘,只怕诗意就所剩无几了。
4. 作品不能随作者的地位而高低而移动。
5. 读诗词总喜欢挖道理,时时不忘学道。比如非要从“窈窕淑女”中看到伦理,说什么那是“后妃之德”。
6. 舍本逐末,只欣赏诗中的技巧,而抛开诗情诗意。(我在读《诗经》的时候大概就犯了这种读诗的错误,太专注于什么赋比兴等技巧)
7.理解时脑柱鼓瑟,不知变通。
小结:诗词,以“情”为骨髓,所以写要发乎情,读要止乎情;离开情,到其他场所游走,至少为了节约,最好还是不写,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