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老师

在善溪冲水库的梢子上,曾经有一所学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里农村寻常可见的戴帽子学校,福兴中小学。七六年学校刚戴上帽子,有了一个班的初一学生,缺老师。当时我知青插队在福兴茶场,经公社教育组和福兴大队的同意,安排我在这里担任了近三年的初中数学老师。

农村学校十分简陋,两排平房相对而立,教室,办公室,教师宿舍混杂一起。与我来说多了一些方便,上课备课、生活起居,都是几步路的事。房子的墙是农村常见的土砖砌的(这种砖是从水田里挖出来的。水田割完稻子以后,用石碾将地十分耐心地碾实压紧,再用专用的器具切割成20cm宽,30cm长,10cm厚的砖,一块或有十几斤重,凉干后就可以用了。稻田挖砖后,肥土都做成了砖,几年都种不了什么庄稼。)。檩子、床角是山上的松树加工的。屋顶上盖得是土窑烧的小瓦,他们农村人叫“布瓦”。窗户是木格子上糊上皮纸。地坪就是土和石灰和成的二合土,锤实弄平。房子已经很老旧了,墙壁上敷的白石灰斑驳不堪。

在学校里,我是快乐的!初中的课并不难,提前备个课,课上讲授的内容安排、重点难点、例题习题,上了讲台就开讲。一天两堂课,六天十二课时,寒假暑假都不缺,只是“双抢”季节要带着学生到生产队里去度“农忙假”,苦个十天半月,其他的时间,与茶场知青战友比,我就是神仙过的日子。而且,每个月有12块钱的民办教师补贴(还有几个代课教师每个月只有8块钱),在茶场里全年记4800工分。要知道,一个硬劳力一天12分,全年365天,天天上工,也只有4380分,加上早工晚工上5000分的很少了。记得当时茶场的十分分值0.42元上下,算起来有200来块钱的收入呢。加上教师补贴144块钱,总共快350块钱了。在农村是大大的余粮户呢。

仅管那年我只有十八岁多一点儿,比学生们大不了多少--农村的孩子发蒙迟,上课我是极认真的,不能误人子弟的道理还是晓得的。有一次我刚进教室上课,校长带了几个人,端着凳子进来了,坐到教室后面。他说,某老师,你继续讲你的。下午开会,我才知道,这是公社教育组安排镇中学的黄校长带队到各学校听课检查教学质量。黄校长在会上拿着我的备课本说,某老师,不要说你年纪小,天生就是个当老师的料子。记得九四年,我离开后第一次回到那里,学校还在,几个熟识的老师还在,我们围在火塘边,一杯小酒忆当年,说:谁谁谁考上了大学,现在哪里当老师,谁谁谁当了兵,现在已经是中校了(中校是我的数学科代表),谁谁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1.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