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掉的北上广丨如果家里能实现梦想,谁还要去远方呢?

从2014年毕业到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好朋友都已经逃离了北上广,回到家里进了体制或是企业,江西、江苏、浙江、重庆、安徽……我们常常开玩笑说:那些地方都已经成了我的第三、第四……故乡。

而这两天《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高房价正在毁掉一代人对工作的敬畏和热爱》《那些绝望的香港年轻人》几篇文章的刷屏,“逃离北上广 ”这个月经式话题又掀起了一波新高潮,而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在为房子发愁,包括我们这些明明刚刚步入职场两三年的90后。空巢青年还没过完,中年危机就来了。

wuli炮哥最近都对说“章鱼哥,我觉得你特别有勇气,能在北京活下来都特别辛苦”;之前在北京上班的弟弟也在去年回家工作了,聊天时说起“北京节奏太快,感觉要时刻都得跑才行”……

如果家里能实现梦想,谁还要去远方呢?没有人喜欢去吃那些苦的,安安稳稳的谁不喜欢呢?

互联网+河北,这两个标签似乎就注定了我的北漂。

虽是英语专业毕业,却阴差阳错转进了互联网行业,试问还有哪里比北京的互联网企业更多,工作机会也更多呢?

在北京,总是能随时随地接收到互联网的新鲜资讯,最新潮的玩法,最新的创业项目……甚至都有段子说“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家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BAT大格局了如指掌。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如果你高度符合上述描述,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买不起房”。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耳濡目染,外加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氛围,也倒能逼迫自己不再坐井观天,跳出舒适区去学习一些东西,因为不想落于人后。而回到家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零,没有发挥的地方,很少能有对口的工作。每次回家被问在做什么工作,提起“新媒体运营”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和爸爸妈妈、朋友都要解释好久。

每次都说逃离北上广,无外乎大部分人回到了家乡,要么是选择一个离家近点的城市,可我的家乡在河北保定,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有过一项调查“外地人在京数量”,河北人明显远远高于其他省份,是北漂主力中的主力。

从家开车到北京也就1个多小时的车程,这样的地域优势是我留在北京的另外一大决定性因素。外加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似乎也没有别的最优选择。而也是因为这个地域优势,导致我家那十八线小城房价都已经涨到了6500元/平,听舅舅说就这样2019年的房子也已经卖完了。

不是没想过回到家里的,当年以第2名的成绩进入家里外事侨务办公室的公务员面试自己放弃了,可现在想想回到家里就能彻底解决一切问题了吗?不会的,我一样会焦虑,一样会抱怨吐槽,一样会面临房子的问题,一样为少的可怜的工资发愁,毕竟房价、物价摆在那里。但很有可能抱怨吐槽不停然后坐井观天一辈子。

当然,还会多一项烦恼——结婚。像我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在家多半肯定是要结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不会允许我抱有“要做富有的老姑娘”的。

看到那种家在涿州、沧州,每天坐高铁上班的新闻,我有时候都会会心一笑,因为北京的房租越来越高,我们在一环一环的往外搬,说不定哪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过起两城奔波的生活。

雾霾、堵车、没有户口、买不起房、挤成沙丁鱼的地铁、越来越高的房租……这些常常能把一个人压得喘不过气,留在北京的,都是没有退路的。对我来说,毕竟这里有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我想要而家乡不能给的东西,也能包容我那些不切实际万一可能也许大概会实现的梦。

我有多爱北京,就有多想离开这里。

撑不下去的时候,也曾想过“如果当年没有放弃家里的公务员会怎样”,可人生从来没有最优解,无非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外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外一种欲望罢了

现在我的生活也过得一团糟,但我知道总体可知,只是细节未知罢了。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一定一辈子都不会去那里”。如果北京真的是那个地方的话,我可能还是会选择来吧~

P.S.今天是在北京7年里第一次下班走路回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夜路里走走停停,似乎也已经习惯了,也没觉得孤单,也不会嫌弃路长,反而觉得,一直走总会到家的。

作者:章鱼哥,微信公众号倪是一只章鱼(ID:zhangyugey),与其伤春悲秋,不如肆意生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