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水/文
大坪村农业基地
1.临江仙·咏大坪村农业基地
汐水/文
碧野千层连云色,香同海气徐开。黄金果缀绿枝排。大坪藏此趣,何必觅蓬莱。
智能初润膏腴土,同胞携手岚台。新苗已共旧尘埃。休言隔岸远,一籽渡潮来。
(词林正韵,贺铸体)
汐水私语:
平潭大坪村的田垄上,碧野接天,果香混着海气漫开。有台湾百香果基地、台湾仙草基地,岚台红薯基地……两岸同胞以智能焕活土地,把山海之隔,种成了共荣的期待。
大坪村风景如画
2. 鹧鸪天·也赞木麻黄
汐水/文
曾记狂沙卷夜村,曾闻浪拍月无痕。如今入眼多新景,不必逢人说旧尘。
扎根处,护斯民,一肩清瘦对风云。木麻黄自无言语,直把沙汀换作春。
(词林正韵,晏几道体)
汐水私语:
平潭曾“一夜沙埋十八村”,狂风肆虐。如今风静花繁,皆因木麻黄挡风固沙。立雪诗社老师叹:“这树,功劳太大了!”
田园静好
风光好·田园静好
汐水/文
草茵茵,野无垠。牛卧田间鸭在邻,见和春。
风轻渐落浮尘定,云初静。欲觅人间一份真,过乡村。
(词林正韵,欧良体)
汐水私语:
绿野铺展,牛鸭相安,风轻云静里藏着夏日的温柔……万物自在生长,不慌不忙,原来最好的时光,就是这般顺应自然的静好。
4. 生查子·也话花生
汐水/文
屋角袅炊烟,屋外香初透。斤两论青黄,已不同年旧。
壳里抱真如,日晒尘难覆。嚼罢又三番,味在回甘后。
(词林正韵,韩偓体)
汐水私语:
七月的大坪村家家户户可见晒花生,我们路过一农家,主人正在屋侧用土灶煮花生,主人说现在花生可以卖一斤20元了。笑声扬起,灶头烟起,青黄里藏着岚岛过往岁月……立雪诗社魏老师捡了几颗花生给我,突然发现花生壳中裹着本真,三番咀嚼,回甘处,有时光的滋味,也有寻常顿悟。
5. 杨柳枝·见国平寺前晒花生
汐水/文
孤寺阶前见玉晖,百家农作一堆堆。是今国泰东风便,不必焚香问佛归。
(词林正韵,温庭筠体)
汐水私语:
路过大坪村国平寺,见寺前晒着花生,毗邻寺庙的国平寺戏台前也晒满花生,忽生感慨:佛堂的清净与人间的烟火,原是这样不分彼此。国泰民安的日子里,连向佛叩问的心思都淡了,只余下这满院花生香,和时光一起,酿成最安稳的禅意。
6. 浪淘沙令·曾融生故居
汐水/文
匾额映堂深,文脉相寻。箱中旧纸记初心,墙上影凝多少事,不语光阴。
院士似亲临,德润如今。曾氏子弟共长吟,伴有清风吹过耳,又过青林。
(词林正韵,李煜体)
汐水私语:
参观曾融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故居,一入前堂,便可见看到正对大门的牌匾“宗族繁盛英才辈出”,前堂左右两侧挂着曾院士不同时期的照片。最吸引我的,是前堂左侧有一个透明的整理箱子,箱子里有很多文件袋,估计是曾院士生前资料。
7. 小重山·瞻仰曾焕乾雕像有怀
汐水/文
雕像观来气未衰。双眸犹向远、似当时。惜君才气拂青枝,惜君却、廿八逐尘飞。
谁解此中悲,指挥千万里,未曾归。惟余热血洗新枝,今古月、风骨自相期。
(词林正韵,薛昭蕴体)
汐水私语:
草木森森处,雕像凝眸远望,仍带当年意气。听立雪诗社陈老师介绍,曾焕乾书法、文章造诣颇深,亦是五省指挥,可惜二十八岁便逐尘而去。曾焕乾雕像上有一联题词:“红心结硕果,碧血洗新花。”……风过林梢,似在低吟他未竟的诗——不必问归期,风骨早与青山同驻。
8. 江城子·闻知薯民俗馆即将开馆
汐水/文
旧时石臼列新庭,未知名,韵先成。油茧咸时,故事待人听。曾伴炊烟舂岁月,青石上,印痕明。
乡风渐起话曾经,半鱼腥,半农耕。味蕾醇香,红薯蕴新生。岚岛寻常烟火事,难忘却,是长情。
(词林正韵,苏轼体)
汐水私语:
没能走进知薯体验馆,心里总留着点遗憾。立雪诗社的魏老师说,馆还没开呢。但光想想那些已经摆好的石臼,就觉得有意思——大大小小的青石上,该藏着多少舂捣的故事?
将来开了馆,孩子们可以亲手试试,看红薯怎么变成咸时的软糯、油茧的香脆,看这些石臼如何在岁月里,把寻常食材磨出了岚岛的滋味。那些关于烟火、关于传承的事,总要有人一点点讲下去才好。
9. 蝶恋花·观平潭党日馆
汐水/文
史上红痕墙上叠,展卷如新,历历催心热。多少英魂碑上列,赤忱长向来人阅。
我道光阴犹未歇,潮涌新区,敢向涛头越。且共红旗声猎猎,后来人踏前人辙。
(词林正韵,冯延巳体)
汐水私语:
参观党日馆,依旧心潮澎湃。墙上陈列着不同时期的岁月红痕和英魂事迹,按时间顺序走到最后是综合实验区的历年成绩,新区潮涌中,红旗猎猎如当年。作为后辈,我们踏过前人辙印,在涛头之上,把初心走成新的传奇。
10. 青玉案·立雪诗社迎新
汐水/文
诗群今又添新绿。正年少、风华簇。立雪诸师同祝福:词心初发,笔端渐足,一列清灵玉。
莫言浅学知难足,宜把才情付文牍。来日襟怀如破竹,可吟风月,可书志趣,更可赓新曲。
(词林正韵,贺铸体)
汐水私语:
原元帽山诗社的孩子们高中毕业,近日加入立雪诗社,立雪诗社注入年轻的血液,恰如老枝萌新绿。看他们词心初茁,笔底春潮涌,倍感欣慰,希望他们能续写出属于他们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