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时候,去上海参加了拆书帮上海申活分舵的二周年庆典,于是也结识了许多的爱学习的伙伴,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引发了我对于学习能力的一个好奇,其实这也是我一直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好像就是自己对于学习系统的搭建,而强者可能还不止一种学习系统呢?这是在参加活动时候,桃子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他说:每一个拆书家都会有一本自己的成名书,也就是会不断地拆解这本书,然后搭建自己的学习系统。而他接触过几次帮主赵周老师,听说好像有好几种不同的学习系统呢?因此这也就引发了我今天这篇文章的思考。
【有自己学习系统的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看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伙伴,往往就是学习的时间短,而且他们收获的效率还特别高,而这样他们的学习时间就会越来越多,也会在时间多的情况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然后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甚至还有伙伴会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手册,就像立登一样,我在三月份挑战完每天阅读一本书之后便制作了《高效学习者的读书手册》,然后在9月10号的时候又对其进行了升级,现在已经到了2.0版本了。最近在思考3.0版本,而3.0版本也将会更上一个层次,并且会加入一些学习系统的东西。但是这样的总结分析其实就是最好的成长。
因此其实有学习系统的人,不仅可以更快乐的成长,而且还能够看到更多的关于自己的成长的快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然后一起成长的更快,并且也能够走得更远。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而要是有足够学习力的这一群人组合起来的话,那么我们注定走得又快又远。
【如何搭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说了这么多关于学习系统的好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搭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呢?其实我认为应该有这样几点:
首先你得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
为什么要把这个放到第一位呢?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条件之后你会更容易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有足够的积极主动,而积极主动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也能够使得我们有足够多的动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在这块的话,我举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看看自己是否喜欢读书,或者写作,还有成长类的课程的参与度,其实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否是喜欢学习的人。而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自己对于自己学习层面的投资。比如我每个月基本上会买200元左右的书,然后一个课程,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还会去参加一些活动。几乎在成长方面能够投入到1000元左右每个月。
第二,敢于做加法,去学习足够多的东西。
就像那句话说的,你都没有观过世界,那么你哪来的世界观呢?因此我们要在学习方面有足够的积累,而这个积累就是做加法的一个过程,就是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而这里的加法还不仅仅是多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多掌握方法,这样的话才能够了解到如此多的东西,而这些都是基础性的。
这块的话,也分享一个观点,举一个碎片化阅读的例子吧!在之前的三个月里,我关注了近300个微信公众号,然后每天都会读完这些号当天推送的文章,而这些都是在吃饭时候的等待时间,还有车上的时间,偶尔也会拿出一段休息时间来读一读,因此把握好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就可以做足够的加法。
第三,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点,然后深挖。
在加法足够之后,我们就可以来找到自己的一个点,然后开始进行深度的练习,无论是对于方法的练习,还是设定在一个领域学习,都好。也就是让自己花足够多的时间来在这个点上进行修炼。
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读书,喜欢读书,所以我总结了读书方法,然后便开始挑战了每天阅读一本书,之后就制作了《高效学习者的读书手册》。还有我在写作方面的练习,现在基本上能够做到每日千字文,而且还很容易,但是截至到今天我已经开展主题写作498天了,因此我们都是在找到自己喜欢的点之后进行了深挖。
第四,总结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一切,然后输出为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手册。
为什么要强调输出呢?并且要求输出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手册呢。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且能够促进其他人的学习。这样我们的学习已经不是局限在自己的范围,而是还要带动身边小伙伴的进行。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在3月份挑战完每天阅读一本书之后就做了一个《高效学习者的读书手册》,而且也将这个手册分享给了我身边的小伙伴和互联网上的小伙伴。而在我每一次学习到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进行一次专场的分享,要么在微信上,要么在qq群里。同时我每天的千字文里也会有专题的分析和拆解。所以这样的输出使得我们的学习系统开始逐渐的建立。
第五,分享我的所有学习系统中的其中一个吧:
这个是在一次拆书活动中自己发掘出来的。从why,what,how,的角度思考了许多。也在和小伙伴一起拆书的过程中收获了七个词语:1.目标(目的性);2.解决问题;3.场景化;4.方法;5.具体;6.有重点;7.行动。其实每一次去的路上和回来的路上都会思考许多问题,也在和小伙伴们聊,但是每一次走这样的路都是不一样的。来回18次,每次三公里多。但是似乎这样的路也适合思考和冥想。拆书,拆为己用,体验和反思螺旋上升的感觉总是很奇妙,或许这也是成长的味道和感觉。而如果能够促进别人的成长和感悟那就更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