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片过后数日,突感豆瓣应留下点什么,好像是为了“塔”的处女作,也像是为了有感而发,意外发现2010年,也就是我在电影学院大二的那一年,豆瓣的角落中留下了一个我的“想看”。谁曾想,想看一部短片,竟然花了12年。
压路机很暴力,小提琴很像我姑姑的那一把,那个孩子不像我,我小时候弹的是钢琴。老娘的钞票与老师的筷子共同为我铺垫了通往城堡的道路,眼看成型我却转向了单簧管,从此彻底失去了成为一名“贵族”的机会,黑管当然也成了摆件。那个孩子也像我,在人群中东张西望,冷眼旁观,举目无亲可又逞强好胜,没有混迹街头的脸皮却但空有一张人见人恨的脸,一个人的懦弱很难隐藏,正如一个人的暴力。但小提琴与压路机可以成为朋友,孩子与男人、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单身汉与狗同样也可以。他们可以成为朋友不是因为有共同点,而是他们本就是一体的,缘起皆空,空是永恒。
于是,我在豆瓣写下了“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当然也可以倒过来,因为这片子与人、与男人女人、与自己都有甩不掉的关系。我反对把塔的处女座将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压路机与小提琴、菊与刀、超人与哥斯拉、关公大战秦琼,烦透了非要将对比用到万物上的指指点点,万物的联系一旦被评论家用上就好比苍蝇见了牛🍺,廉价又骚气。能打动影迷与迷影的一万个理由都是对人深沉的爱。
怨不得塔的墓志铭写着“他见过天使。”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