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肯定不喜欢王莽,故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王莽有五大特征,其一是胸怀异志,深藏野心,其二是外饰节俭谦卑,重义轻财,为谦谦君子,内实多贪欲,好大喜功,为沽名钓誉之徒,其三是名为创新,实为复古,第四是凡是他帝王之路上的障碍,即便是亲人,也绝不手软。其五是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加重了百姓负担。
渐行渐远的历史,史家记载有多少真实在其中,不得而知。王莽其人,后世颇多异议
胡适开始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
翦伯赞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中国史纲》)
史学家吕思勉也认为以汉朝为出发点的历史评价不公,即将王莽的优点全部用一个“伪”字掩盖。
三位大家的观点,一至认为王莽是政治家,改革家,博学多才,节俭仁义。他们的认识与司马光的观点大相径庭。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古往今来,历史是由写历史的写出来的,权威的评价属于有发言权的人。作为普通人,倒不如把这些历史记载和评论当成文学作品来读,这样的话王莽就成了一文学形象。你的立场不同,你可以有不同评价。诸如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或者是节俭仁义真君子;是贰臣逆子,或是改革先锋;是虚伪巧饰的沽名钓誉之徒,或者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
放眼现实,我们会遇到许多“王莽”,“李莽”“张莽”,如何与这些“莽”们相处,倒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