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第一次来到璧山三合镇,一个满眼翠绿中点缀着蓝灰瓦房的乡村小镇,这里没有高耸的写字楼,没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有的只是改造中泥泞的黄土路,每三天营业一次的菜市场,最高的建筑也不到十层。一路的颠簸让我的内心也开始忐忑,我开始疑虑这里能否承载我的青春让我的能力我的价值持续向前。尽管心存迷茫,但是粗糙的神经线条让我在下一秒就忘记了这个问题,期待着或许会遇到一些惊喜。
12月正式入职,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管理环卫保洁员,安排他们的日常工作,填写马路办公的各类资料。要开展整个乡镇的日常环卫工作首先需要认路,这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在一开始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每次去环卫做业现场巡查、管理工作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着高德地图陷入沉思“我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颇有乡野哲学家的气质。起初的三四天我的工作状态可以总结为“暖阳下,我迎芬芳,可就是找不着道”。不过好运的我总是能遇到热情的大爷大妈给我指路,一路问过去总能找着目的地,还常有老乡骑车给我带路。每天像只泥鳅一样四处乱窜找人问路,总算在第一周摸清了镇里的主要道路。这第一关就算是闯过来了,璧山人民真靠谱。但此时我还来不及窃喜,第二个麻烦又出现了。
起初天真的我以为环卫工作就是清扫垃圾,可现实并没有这样简单。生态湿地的水生植物需要割掉重新生长,不同的植物怎么修剪?路边的绿化需要修剪,新采购的高枝锯、高枝剪、油锯环卫工人不会用咋办?怎么寻找、调节路灯的控制开关?面对这些问题我一度陷入焦虑,对脱发的担忧逐渐滋生。幸运的是三合群众再次向我展示了人民智慧的神奇之处。种植苗木的大户向我展示了修剪植物的艺术,街边铝合金门窗店的老板教会了我怎么保养、使用油锯,在灯具店师傅那里“偷学”了电路基础。终于,我集百家所长成为了非正规植物学家、机械使用大师、水电学徒小班长,第二关也闯了过来。
当工作逐渐得心应手,生活也开始平稳的时候,内心又开始“作妖”了。我开始思考最初的问题,这个小镇、这样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吗?在一个冬季少见的晴天我骑着电动车在村里巡查,为环卫突击队员的工作安排进行实地调查。从前堆积的柴草、肥料、农业废弃物被清理干净,乡道建设接近尾声,新建的柏油路干净整洁。那时,我想起镇上农贸市场的破损的水篦子都修补好了,新建的体育公园逐渐有了人气,短路的路灯也恢复了运行,这一切都有我的参与。联系施工方、起草合同、审核验收等等等等,都有我的参与。镇上的群众也渐渐熟悉了我,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胖子,我真实的被这里接纳了。几个月来这个小镇的变化或许不大,但是它的确在越变越好,而这些变化都有我的亲身参与,是我人生的见证,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未曾设想的成长。能够让家乡、让重庆变得更好,为我的同胞作出一点贡献,对我来说这样的事业意义非凡。我自己这一关也过来了。
小地方也有大能量,乡村小镇同样值得期待,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但有暖阳春风,这里平台不高,但足够广阔,这里事情很小,但意义非凡。并非坐而论道挥斥方遒才有人生价值,具体而微身边小事同样值得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