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都挺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追了一个流行剧《都挺好》结果一边看电视闺女一边吐槽。苏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扎根美国,二儿子大学毕业之后找了一家不错的公司,老三是个闺女,在一个大公司做高管,职位高、收入高、颜值高、能力高,做事雷厉风行,算是精英阶层。

故事一开始就是妈妈去世,女儿横鼻子竖眼睛,对爸爸和二哥冷嘲热讽,从美国赶回来的老大从中调和。闺女就开始气:妈妈都去世了,大哥大老远的赶回来,这闺女是怎么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家里人呢?也太过分了吧。

接下来剧中进入回忆模式,妈妈在世的时光~妈妈是如何卖了家里的房子供大哥去美国,如何在大二哥毕业前给他2000块钱出去旅游见世面,而同时很有希望考上清华大学的女儿要一千块钱的补习金都没有,一定要让女儿考师范或者直接招工算了。因为这样不用再花家里钱,当女儿表示愤慨的时候,老爸只有借口躲开,不为女儿说话。妈妈则很生气: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女儿心里就充满了委屈:凭什么我们三个区别就这么大?!

闺女的天平又偏向了剧中的女儿:哪有这样当爸爸妈妈的,对孩子如此的不公平!这个女儿也算好脾气,还要在家里干活,帮二哥洗衣服,跟爸爸妈妈住在一个房间,他爸妈是怎么想的呀?怪不得她女儿会这样对他们。太不公平了!太不公平了!!

在后面的剧情里,女儿表面上雷厉风行,知道了要被辞退的员工家境困难,多发补助金,而且是自己掏的腰包。妈妈葬礼钱墓地钱都是她出。同时却被公司的同事挤兑着,在葬礼上二哥一直说着难听的话,说她不谅解父母。有弹幕说,这简直比樊胜美还樊胜美。

结果如郭京飞(二哥的扮演者)所说:这个人是要被骂的。还没两集出来,大家就已经开始骂他不是东西了。

闺女已经感慨的词穷了。

有些时候我们不就是这样吗?看到事物的一面,就开始有了自己的联想跟结论,常常会说:一定是一定是!就像我们不明白,那个女儿为什么会如此的冷血和薄情一样,当看到另一面的时候,或许会恍然大悟。可是我们并非事中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当时到底有多痛,会用看似理解的方式说:“可以理解你啊,但是你也不能这样啊。”这种话,说的轻巧,对于当事人解开这个结并不容易。

记得有位心理大师说过,做心理咨询师很简单,就是两件事:第一听懂别人说话,第二把该说的话说清楚。我们有多少人真的有耐心,去听清楚、听明白别人想要说的话呢,又有多少人能把自己要说的,讲真的讲的清楚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