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点讲述《一人之下》为何不断吸粉的原因!
从第一季的初出茅庐到现第三季的制作全面升级,这不过以现代为背景讲述异人故事的作品,被不少人冠上了国漫之光的称号,而其中不少亮点是饶有趣味的。
一、谐音内涵梗
不少国漫在受众接受度上受到了配音的影响。当你看到动画里的人物操着一口一级甲等普通话说着台词,环境音和人声完全是分离的状态时,一方面是台词和人物设置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是音乐、音效的制作问题。
在《一人之下》第一季里就用了一个巧劲缓解了会因为这个原因退坑的观众。
整个故事里大量的方言出现,降低了不少人听觉上的违和感。加上整体环境中的白噪处理得当,让人声有了最大程度的空间感,首先就从观感上收获了大批受众。
而所谓的谐音内涵梗表面上看是作者的趣味所在,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笑点。
像冯宝宝的“阿威十八式”,简直就是当面开车。也就是没有针对动画片的审查制度,这能过审简直就是奇迹!
而另一句“不摇碧莲”的梗则是直接延续到了第三季,几乎成了主角的另一个名字。
这种谐音的网络热词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过时,但从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贴合作品的设定的青年受众群,这是一种内容上的成熟表现。更成熟的叙事和主题故事会吸引更大年龄层的受众,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那些"梗",是为了凸显人物在某些事情上的不正经,而说一些不正经的话,然后顺势铺垫人物后面的转变或者正经时奋不顾身的状态,是整体故事讲述中的特定设计。
二、结合传统文化
追着看到第三季的观众想必随口都能说出来几个《一人之下》里的小众知识,从“搭鹊桥”到“酒、色、财、气”四字背后的意义,再到“申猴亥猪”的西游故事延伸。
不少对现在观众来说新奇的东西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有些属于道教,有些属于民间智慧,但综合起来依然是本土化的内容。
将东方的传统文化结合或延伸,置于故事中,能顺着剧情的发展带出来不少前人智慧的作品,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了“盗墓题材”中的风水学说。
相对于将所谓的超能力直接拿来用,《一人之下》的方式更加的凸显了中国的文化,十分具有中国的特色。
每个人,每个能力的背后,都包含多多少少的东方智慧,就算有些能力曾经见过,但它背后的故事却依然是新的。
《一人之下3》内容是以北京为舞台展开的,个人认为京味片头曲很符合整体内容,且歌词内容也能让老观众会心一笑。可说是下足了功夫!
三、设下悬念,吊足观众胃口
故事采用了一种百试百灵的方式展开,先吊足观众胃口,将所有世界观的概念提前点出来,比如“异人”的存在,“八绝技”与“三十六贼”以及到现在最大的谜团“甲申之乱”。
悬念前置的设计让整体剧情不至于走偏,而且能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将人物性格和特点树立起来,让整体故事的文戏部分非但不无聊,还涵盖了大量的信息量。
相较于其他作品用大量的打斗场面撑起观众的兴趣来说,《一人之下》的这种做法目前看来很成功。
但有趣的地方是,这种成功带来的反馈就成了第一季评论里那句:“故事拯救了它的粗糙”。
现在看来好像还成了一句褒义的评价。
在多数动漫作品都开始讲情怀,拼制作的今天,国漫故事讲述能力的不足也在逐渐改变。
从最开始,画师自己画自己想故事,到现在有专门的编剧部门,国漫成长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距离辉煌还有不小的差距。
国漫一路走来,似乎真的慢慢“崛起”的声音小了,理解的声音多了。提起国漫再也不是怒其不争,而是欣喜期待了。
相信国漫,未来可期!
图片源于网络和视频截图,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