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方桃儿今天带山英和那对双胞胎回山英的娘家去了,团团为随莫容去了县城。
家里就只有海平与二尧两个人,饭没少吃,酒也喝得两个人面红耳赤了,酒醉饭饱之后的俩堂兄弟,话自然多了起来。
奇怪的是饭桌上,两个人都没有借边喝酒边掏心窝子胡吹海侃起来,好像之前的闷声吃喝就是为后面的敞开心扉做准备的。
也许,这就是属于他们彼此共通的性格了,这是不是要从盛氏家谱中找根源也未可知。
情形变化的转折点是在海平的睡房的一角,尤其是看到因为那个装满书籍的大木箱的那一刻。
木箱是盖着的,箱子上又码了三四层书籍,外面一排的书明显是翻动特别厉害的,书角肆意翘起,有几本还有折转的。
“这么多书是你读过的书?”二尧饶有兴趣地问。
“这哪里多喔!人家表舅家里的书才叫多呢!”海平回答道。
接着,海平又把曾经与莫容的表舅的结识与交往的经历说给了二尧听。
这下,二尧的兴趣就不仅仅只在海平的鱼场了。
他算是走出了山村的农家子弟,在部队应该是没少学习,对读书的意义,比盛家塆甚至上台大队的谁都心里有数。
看的出来,二尧当年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当初就是因为名额有限,没被推荐上大学,才入了军营当兵。
“你应该有很好的培养机会,有没有想过去上大学?”
二尧原本想问海平“想不想走出山村到外面的世界去”的,但一下子又想到他现在已经成了家,而已还……
“我一开始看书的时候,就是觉得无聊,边放羊边看,哪里想到这个哇!不过,越看书,越就觉得我读的书越不够了。”
“现在的农村娃能像你这么肯读书的怕是不多了吧!”二尧轻叹了口气。
“今年倒是有个机会的,可因为我有污点,政审通不过,也就不想它了。”
在二尧的追问下,海平就将自己在水库堤边将那个肆意放水的人摔到水中央的经过原原本本说给二尧听了。
“那你是怎么打算的?”二尧又问。
“我当然自学哇!别的不说,我养鱼的知识多了,将来成了养鱼能手,应该不成问题了吧!”海平说得轻巧自如。
“我是你的堂哥,今天,我就把我在外面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我估计的,一起讲给你听。”
于是,二尧就把在部队的所见所闻,以及今一两年的传闻全部说给海平听了。
“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你将来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二尧在收尾的时候,总结了这么一句。
与堂哥的一席话,让海平既感到兴奋又找到了久别的亲切,因此,他读书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我回部队后,给你寄书回来,你到时候给我写信好不好?”二尧的觉悟让他对海平的态度与盛家塆其他人有了绝然的差别。
这一对本来就有亲缘的年轻人,在此有了心灵的合拍与共振。
看来,二尧这趟回家探亲,对海平的振奋绝对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