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十数年前,当我的体型还能去羡慕楚留香的时候,好像在温瑞安里的小说中看过这句话,就一直没有忘记。陶渊明讲:读书,不求甚解。想来我应该是典范,多年过去了,对该句话依然好像是一知半解。
你是谁?我又是谁?你是谁我不知道,我是谁其实我也不知道。
就比如我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但在外人看来,我好想是为了某些利益而故意变的正义。其实别人以为的我和我自己以为的我是不是真的我呢?也许别人比我自己更了解自己,但也许别人了解的我只是他自己眼中的他自己呢。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是不是可以这么解释:你总是拿自己的思想去臆测别人,然后想着别人肯定也是和你一样的。
善良的人总是想着别人是善良的,快乐的人总以为别人是快乐的。
吃屎的狗总以为人也是吃屎的,所以当有人过去劝它不要吃吃屎,它反而会对你进行狂吠,他以为你会去夺它的食物。
思想是禁锢的,思想同样是开放的,一个人最难的是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同样有着中国古代文人的那种气质。“你可以杀死我,但不可以打败我”,“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
常常听有人说某人是傻子,傻与非傻的标准好像只是在精神是否错乱上,并不存在捐款数量上吧。就因为别人给一个骗子捐了款就成了傻子,而你自己没有捐款避免受骗就成了精子这也只是你自己个人的做人标准。
没有同样的人,更不可能有同样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视为正道。在个人思想深处的那份狭隘一旦被释放出来去猜测别人时,其实镜子里的深处就是你自己。一个胸怀博大的人,必然以为人类社会都是充满爱的。同样一个整天悲悲切切的人,必然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充满了悲伤。当我们真正想要去做一件事时,各种声音就会纷至沓来,其实这并不是你做得事情会怎么样,而是这种声音背后他们自己的人格表现罢了。
当你真正的从心底充满的包容,关爱,尊重的心态去接触一个人,这个人必然也是包容的,关爱的,尊重你的。
当你真正的从心底学会去帮助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必然也是对你感恩和回馈你的。
当你真正的从心底去为某一个人的成绩鼓掌叫好 而不是嫉妒的时候,你必然也会换来掌声和荣誉。
当你的真心的对待背后没有遇到这些的时候,那也没什么,下一个你就会遇到
因为:
你是谁 就会遇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