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群居动物,尤其我们中国人,不管干什么都喜欢凑个伴,好象只有好多人在一起时才有安全感。因为群居习性,每个人要结婚生子、要有家庭、有亲戚朋友,要集聚、要城镇化、要向大城市迁移。
人类的这种习性,如果追溯渊源的话,那要说到我们的祖先。人类社会从狩猎时代开始,要对付比我们体形大得多、凶猛得多的野兽必须采取集体行动,否则难以成功,落单还意味着可能会被野兽吃掉。人类对独处有着天然的恐惧、不安全感。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群居习性正在悄然改变。当前的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狩猎,集体活动也可以不在同一物理空间完成。一个产品,可以在美国设计,欧洲加工,中国生产。信息爆炸的今天,几何级增长的内容,秒传的速度,反倒是希望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去梳理、思考。周末,大家都喜欢往乡下走,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
有时,我就觉得一个人静静地听一段音乐、一个人看一场电影、一个人读一本书、一个人独自思考、独自写些什么,是件挺不错的事。
斯科特先生在《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人生是孤独的”,我想这主要指的是人的内心。很多时候,即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感受不到你内心的感受。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命运,都有各自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而独处,正是在追寻自己人生意义的路上所必须经历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远离尘嚣、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两年时间,梭罗自耕自食、自始至终都独自一人。后来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梭罗回答: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中吗?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群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我小的时候特别害怕独处。放学的时候,我们要结伴同行;农村赶场看戏看电影,我们也要结伴同行。干农活,我们以一个生产队为单位,集体劳动。只是到了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家才分开干活。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有了一个人砍柴、干农活的经历。在部队这么多年,我过得都是集体生活。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使我对独处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并且渐渐喜欢上了独处。
我所理解的独处是这样的:独处是每个人都要历经的成长。所谓成熟,是你学会了享受独处的时光,不再惶恐,不再怯弱,和自己心灵对话,和平共处。
在人生这趟列车上,任何时候都可能有人下车,离开你的轨道,这无可避免。不要总想着合群,不要总纠结于和谁的关系远了又近了,好的感情是不费力的。这一生能够从始至终陪伴你的,只有你自己。
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说:“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请和自己成为好朋友,学会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