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量的社交顺从和高质量独处行走

你会选择哪个呢?

我在体验了两者之后,作出了选择,这也是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一、关于低质量的社交顺从的经历

那是某一天,从一个地方出来后,我和一些同伴碰在一起了,出了门口,我面临了一个选择题

选①按照之前的路数,坐地铁回去

选②顺从他们的想法,跟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回去

我犹豫了一会儿,我承认,我有点想要和他们一起走,可能这就是人作为群居动物的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在作祟吧

除此之外,我也想体验下,和这些人一起回去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因为我之前好像没有这样的经验

总之,那次,我选择了选项①,顺从了,跟着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回去的

过程是怎样的呢?

因为和人群共同行动,需要互相迁就,等了蛮久别人,因为每个人的效率不太一样,然后在等的过程中,他们说的话,都是一些很零碎的话,类似于“这个是一个月多少钱”、“从那边走”、“我发了消息给他,他可能在后面,往另一个方向骑了”等等。

都是一些非常琐碎,非常具体而又很芝麻蒜皮的事,说实话,我的内心感觉到了失望,这样的对话,实在是无聊,毫无营养和价值。

而且,因为人多,交流全都是碎碎的,有一句没一句,唯一讨论的最多的就是一些彼此之间个人的经历罢了,实在是挺大众的,也比较乏味,知道了又如何,不知道也不会有任何影响,这样的事应该是属于没必要去了解的事。

对了,这里我分享下我的一个观点,要想和人产生深入的交流,最多是两个人,人一多就复杂了,要想兼顾,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两个人面对面的,且有愿意把心展现出来的诚意,这个时候,才有可能与另一个人你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不需要多频繁,只需要一次很深入的交流,你们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友人。

好了,当我们到了目的地,又开始面临两个选项。

选项①和他们一起去吃下晚饭

选项②自己先回去

很显然,我又选择了①,既然一开始就选了顺从,那么干脆就顺从到底,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于是,我就跟他们一起去找地吃饭了

在去往的路上,在聊,两两一对的(ps:看见没有,自然而然的,分成了这样的结构),聊的东西是比较贴近工作的,然后东聊一句,西聊一句,因为每个人的逻辑层次不一样,并不能非常有结构、有顺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方,针对接收到的信息点,进行准确的、点对点的高质量的有来有往的沟通。

所以,这边的沟通是成本很大的,花了很多时间,最后也不过是各说各话,最后总结起来的,可能也就一句话罢了,但是这过程中,说了多少句话呢

然后,到了可以吃饭的地方了,这里又有一个点可以说

就是,我以为他们在这边待久了,应该会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地吃饭,像我一样,我会选择我那边的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吃饭,然而,并不是,他们挺随便的

我和他们进去了,然后点了一个什么盖浇饭,还挺贵,然而,到了上的时候,我发现,这个盖浇饭,是隔夜的很硬的那种饭,然后菜很少,一层薄薄的

吃的感觉,如同嚼蜡,很难吃,感觉这个东西的价值连价格的五分之一都没到

对了,这里分享一个,我判断东西值不值得的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价格和价值的比较,若是价格和价值对等,那就是正常,若是价格低于它的价值,那么这个东西就是有性价比的,是还算值得买的,可以买的,若是价格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不值得的,是被营销出来的东西,想买也可以买,你愿意就好

这个就是我的一个简单判断东西价格是否合适,价值是否可以,是否可以买,是否值得买的一个挺好的方法

然后,当吃完了,出到店门口,因为一些不着地的空空落落的不落实感,我不小心把手那里给割到了,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很糟心

那个时候,我便决定,下次不再顺从了,还是和原来一样,走自己的路好了

二、关于高质量的独处行走的经历

这个是我最熟悉的了,因为经常,像上面的那个和别人一起走,是极少数的情况下

独处的时候,你知道有多爽吗

不用在乎外人的视线,不用去找些话题化解看似尴尬的无言交谈的局面,不用去关照他人的情绪,顾好自己的情绪就够了

不用忍耐他人的乏味,只需要细品自己的无聊,而当你细品的时候,这个无聊似乎也就不那么无聊了,它化为了你的内心的一部分

不用花一些自己觉得很没必要的力气去回复他人,可以沉默,可以自己随意想念叨什么念叨什么

而,当独处和行走,挂上钩了

我一个人,可以想往哪走,往哪走,不用和别人讨论,取一个最大公约数,或者跟着一些人的想法去走,即使那个选择很差,比我选的差多了,我跟着走了,我在那过程会觉得不爽,但是没办法,谁让你一开始跟着别人呢

多麻烦

所以,一个人的时候,多自由,多自在

我可以想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

我可以想体验什么,就体验什么

我可以想感受什么,就感受什么

我可以想思考什么,就思考什么

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三、总结

最后,经过这两段经历的对照,我知道了自己的方向,下次,碰到类似的选择处境时,我知道我该选什么了

与其顺从低质量的社交,我更愿意来一场高质量的独处行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