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参加工作一年的儿子突然决定放弃工作,继续考研。
听到这个决定,开始我是持反对意见的。一方面他所在的单位是国企,感觉踏实、有保障,而且薪资待遇也比较高。
另一方面是在尚不确定能否考上研究生以前,就需要先辞退现有的工作。
这对于一辈子吃惯“铁饭碗”的我来说,感觉是一次大冒险,也因此希望儿子能够谨慎对待,以免造成“两头空”。
但是儿子的一番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在工作中他发现自己的本科生文凭没有任何价值。每天只能和一帮没文化的大老粗一样抡大铁锤,这着实让他有了很深地挫败感。
再加上工作环境也没有他设想的那般美好。过了实习期便被安排到山沟沟里工作,对于从小生活在县城的他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眼看着和自己一样分配来的毕业生陆续调走,他依然决定辞职,继续学业,重新选择职业。
现在,已读研二的他,马上又要面临再一次择业。不过他说,这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了。
说到此,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一方面庆幸当时他对考研的坚持,另一方面也庆幸当时自己没有极力反对,而是及时的给予了他支持。
至于他当时做这个决策时是出于理性思考,还是完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我想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肯定的是绝对有“运气”的成份在里面。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正如有段话中曾写道的,“决定人生的不是命运,而是你自己的每一次抉择。”
那么,我们如何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对选择呢?
美国作家克里斯.布莱克在《决策的好与坏》这本书里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作者本人曾为多家全球出版集团管理其跨国公司,曾是一家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还曾作为投资总监在私人股权行业工作四年,近期则为一些小型初创公司管理投资组合。丰富的职业生涯令他有机会从各个角度审视决策过程。
他在本书中写到,“决策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逻辑上的无懈可击的理性决策并不总是最佳决策”。
决策是对判断力的行使,而不是对法则的应用。判断力总是主观的,很容易产生偏见、受到歪曲。
决策的艺术在于了解判断力的来源,知道何时该信任自己的直觉,何时又该质疑。
一、逻辑上无懈可击的理性决策并不总是最佳决策。
比如,一个公司要发展,必然会聘请一些高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为从理性的思考出发,这些专业人才看上去更适合公司发展的需要。
他们会在公司的关键决策阶段,充分利用曾经固有的认知理论和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但这种决策显然墨守陈规的成分大于创新的成分。其实这对于一个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公司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非高学历,甚至工作经验不足的“愣头青〞,会在最关键的时刻表现出超强的业务领悟能力,他们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的思维,使他们很快成为创新领域一匹不可小觑的“黑马”,做出的决策也往往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这就要求公司的决策者在做用人决策的时候,不能只按特定的理性逻辑去选拔人才,而是要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地去发现真正有实用、有创新头脑的人才,为我所用。
这也正是一个企业、公司真正做强、做大的根本。
再比如,一对谈婚论嫁的男女,如果单单是理性意义上的“门当户对”,而不去考虑真实的内心感受,那么他们的婚姻又如何敌得过“似水流年”?
也许一句“我爱你”比什么理性权衡利弊更容易获得幸福。
二、关键时刻,直觉判断往往出奇制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对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彼此都笃定自己了解对方人品和习性的中老夫妻。
但是突然有段时间,你的爱人频繁地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出差,而这个城市正是你爱人曾经的初恋所在的城市,并且他们有过一段很长的恋爱经历,当时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才分得手。
而他平时也时不时的、有意无意的向你提起他的初恋,甚至还经常拿你和他的初恋做对比。
在他出差的这段时间又不断的有一些闲话入你耳。本身内心就有梗的你这时候该怎么办?
是直接打电话过去问个清楚?还是先装作若无其事耐心等待他主动做出交待?
当几天过去,出差回来的他一脸兴奋的出现在你面前,那一刻你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出他没有让你失望。
这时候的你,还会用惯有的逻辑思维去猜测他吗?
其实,你的直觉早已告诉你,他一直是你的,于是一场家庭政变就这样悄声无息地落下了帷幕。
你看,这就是直觉判断的神奇之处,它有时比理论推断更精准,也更深入人心。
三、真正对的决策是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弗洛伊德曾说:“小事靠理智,大事靠直觉”。
其实,无论是理性逻辑推理做出的决策,还是靠敏锐的直觉判断做出的决策,都逃不脱以现实的经验为基础。
还是拿刚才的婚姻一事来说,如果从理性逻辑推理来看,男主很大概率有出轨“初恋”的可能。因为毕竟他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而且是初恋,都说初恋是最难忘记的。
更何况,这男主平时也有点情商低,在妻子的心里种下了不小的“梗”。
那么,按照这个推理来看,中年夫妻正处在夫妻情感的疲惫期,新鲜感的缺失导致男主出轨的可能性则极大。
但是,这位妻子却选择相信了自己的直觉。因为她的直觉也不是凭空想像得来的,她绝对是以平时对丈夫细微的了解来做判断的,她相信丈夫的人品和担当,不会做出对不起家庭的事情。
写在最后,当我们无法判断一件事情到底是该用理性逻辑做决策还是该用直觉判断做决策时,不妨看看《决策的好与坏》这本书对做决策的详细解读。
因为真正好的决策不是最完美的决策,但它一定是最适合当下的你的决策。
亲爱的朋友们,关键时刻,你是靠什么来做决策的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