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过午饭,当我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今天已经结束,半个小时后响起闹钟的那一刻,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我们已经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植物一样,在白天吸收能量,奋力成长,夜幕降临时,收缩枝叶,开始休眠,而人却忘记了自己是依靠食物成长,也像植物一样,期待每一天初升的太阳。
如果说为什么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这样的习俗可以延续,我尝试从能耗的角度分析,白天更方便工作,而古代在没有电能的情况下,更加依赖于太阳,而今天的人还在继续效仿古人,岂不是显得愚笨。
既然日出与日出的间隔并非就是完整的一天,我们是否可以人为的规划属于自己的一天。这样的情形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得到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夜班,倒班制,轮岗制,其实从时间的角度看,一个月,一年的工作时间依旧是固定的,但由于人们在意识里,默认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式,才会为其他的工作时间,创造出那么多的新名词。
普世的价值观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有更多的人认可这种行为,有了数量上的保障,即使微小的创造与思维,也可以为这个群体带来极大的福利,故此,《延长一天的寿命》还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主线。
什么时候,我们觉得一天过得特别快,其实一天只有24个小时,过得快只是一种感官上的感觉,而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感觉。
第一种是精神上的疲倦,熬夜这种行为从学生时代追随到上班时期,既然一天并非是从太阳升起时开始计算,你又如何称呼其为“熬夜“,其实只是以睡眠时间为评价标准,只要你是一个上班族,八点或者九点就犹如一条红线,你必须这个时间出现在工作岗位,而所谓的”熬夜“令你一天的感觉都是疲惫不堪,做什么都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虽然工作也完成了,但整个工作过程你却并非有清楚的记忆,而工作也并非是凭借热情与创作力,而是你多年的经验,这点经验被你重复的使用,却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积累新的经验,因此,时间不会在你的岁月中留下痕迹。
第二种是做事效率低下,做事效率很大程度上与你的心态、精力、热情有关,当一个上午的劳作早已耗尽你昨晚睡眠补充的精力,下午的工作即使你在心态上端正自己的态度,精力与热情却无法达到所需的程度,于是整个工作效率变得低下,低下的效率使得你的工作时间被延长,整个下午你都显得忙忙碌碌,当我们的时间被必须的工作占满,就不会刻意的去创造,去学习,去体验新知识与技能,于是生活回归于重复,而这种重复越重复,越显得忙碌,越忙碌时间流逝的越快。
有人发现了这些情况,也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就是午休,这是一种人为的补充精力的办法,当你选择了午休,你的身体会有一种潜意识,中午1点左右,身体会得到很好的康复,那么在此之前,他会动用所能动用的精力与力量,在一天的上半场,帮你很好的处理生活与工作,你甚至可以将上半场的时间提前至上午四五点钟,而中午的休息,可以令你一天的下半场,即使到了晚上11点钟,身体依旧可以提供充足的精力与力量。
如果一天并非只是从太阳升起时开始计算,甚至会有人选择下午五六点休息半个小时,为晚上的活动做准备,也有人在凌晨起床,读书工作,然后再睡觉,等待太阳的升起。几年前还兴起过一种《四小时睡眠法》,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15分钟睡眠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延长你一天的寿命,毕竟一天就是24个小时,如何管理,还在用你这个主人的应用。
小城雨田
2018/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