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书读得还不错。
共读《围城》很有意思。看同样的故事,每个人的收获和思考角度都不尽相同,彼此又有了互补的效果和启发的作用,这也许就是共读最大的魅力所在吧。我则不顾跑题,任性地写下了很多瞬间而来的边边角角的感悟,挺好玩的。
时间紧迫的时候,我更喜欢写写所思所想和时间管理类书籍的阅读心得,因为这些总不愁话题,又通过思考可以有进一步的所得。
《小强升职记》给了我不少启发,让我找到了一些改变自己不良工作习惯的方向。我期待更好的结果,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对我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这些改变必不可少。然后,每天给自己一点期待,一步一步走下去。
每每到了月末,闲下来的时候我便会花上一两天的时间一口气读上一两本小说,感觉特别过瘾。前段时间看Donut在读《放学后》和《新参者》,我就也起哄来读,我们都更喜欢后者。这也是我看过的东野奎吾的书里最暖的一本。
放下书我不禁胡思乱想,有时候很多情感和想法我们都不曾表达,要么是时机不对,要么是没来得及,总之结果是没有说出口,但这真的不代表心里没有;有时候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不妨碍它们真实存在。也许在日后的某一刻,我们瞬间就可以交流、对接无障碍,从而又生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未曾可知;亦或清心寡欲一点,即便未来永远没有这样的时机,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珍藏在心底,也该没有什么遗憾。
上个周末,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挺长的公号文章,讲音乐的节奏——《一起跳广场舞,为啥总有人“慢半拍”》。因为题目搞笑而点进去,通篇读下来,眼睛一亮。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公号文章的类型,干货满满地讲述知识,深入浅出又不失幽默。无论读者是专业人士或根本没有背景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其实能把一个挺专业的事情给“大众”讲清楚,还能让人兴致盎然,很难得。要做到这样,很考验作者本身的专业功底。这是我需要逐步靠近的目标,因为我想做的事情,和这个有点像。
夏天,静心,并怀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