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的阳光,正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漫开一片暖光。指尖摩挲着《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的封面,李尚龙那句“你要么选择出类拔萃,要么被迫遗憾后悔”像颗石子,猝不及防砸进我看似平静的心湖,溅起满湖关于“追求”的迷茫……
我一直在追求优秀,努力拼搏的日子……可是慢慢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关系网……于是,近两年才开始学会销声匿迹,慢慢沉淀……慢慢安静……
初读这话时,我几乎是攥紧了书页的。好像长久以来模糊的焦虑被瞬间点破——我们总被推着追逐“出众”,却鲜少问自己:这“出众”,究竟是别人的标尺,还是自己的真心?直到跟着李尚龙的文字,走进他的人生轨迹,这份紧绷才慢慢松了下来。他写自己从新东方讲台走向电影创作的转型,写那些在深夜改剧本、在片场扛压力的日子,写从“稳定”到“未知”的跳跃里,藏着的不是对“出众”的执念,而是对“不后悔”的坚持。原来他笔下的“要么出众”,从不是要活成别人眼中的标杆,而是要在人生的选择题里,敢选那条“可能会跌倒但绝不遗憾”的路。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写“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跌倒,而是从来不敢向前奔跑”时,字里行间藏着的坦诚。他没把“出众”塑造成遥不可及的神话。这让我想起自己总在“要不要开始”里徘徊的模样:想学新技能,怕学不会;想尝试新领域,怕被嘲笑。可看着他的经历才恍然——“出众”从来不是结果,而是“敢奔跑”的过程里,那些跌倒后爬起来的勇气,那些试过之后的坦然。
读着读着,窗外的河水忽然撞进眼帘。微波荡漾的河面泛着细碎的光,一艘货船缓缓驶过,留下两道浅浅的水痕,慢慢与河面融在一起。对岸的高楼在阳光下立着,不张扬,却稳稳地占据着自己的位置。特别是高楼的林立,那一刻,心里忽然就亮堂了——或许“出众”与“出局”,本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出众”可以是在自己的赛道上敢闯敢试;而我的“不遗憾”,或许就是包容自己偶尔的胆怯,却从不停下寻找方向的脚步。
这几年,昨天和好友聊天,说这几年我消失了,愈发安静了,好像是这样的,我很好强,凡是都是那种拼尽全力的感觉,然后每一次拼,都有一种新的成长,这就是我喜欢的……可是,去掉了所谓的“出众”“优秀”,我在安静中越发看到自己的,接纳自己,慢慢的时光中,安安静静的沉淀……热热闹闹玩耍……好像条条框框已经不会再约束我的存在,我变得更喜欢的自己,偶尔调皮,偶尔夸张,偶尔疯狂……
合上书时,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河水的湿润气息。那句曾让我迷茫的话,此刻有了新的意义:人生不是只有“出众”这一种成功,却一定要有“敢向前”的勇气。就像眼前的河,有时微波粼粼,有时平静无波,却始终朝着自己的方向流淌;就像路过的船,不管载着什么,都坚定地驶向远方。
看着看着,阳光渐渐柔和,河面上的船只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被拉得长长的痕迹,夕阳西下:我知道,未来或许还会在“追求什么”里犹豫,但读过的书、看过的河景、那一刻的平静,会让我记得:不必害怕“不出众”,只要敢为自己的选择奔跑,每一步体验,都是人生最好的答案。接纳,当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