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所著,希拉里·克林顿真情推荐。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与很多家庭有交集,书中列举了大量前来“就医”家庭发生的亲子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提个问题,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候,你是在桌子旁边逗留徘徊还是去做自己的事情?
父母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自理能力强的学习者,如果你在旁边陪伴,那么就可以把你定性为“包办型父母”,这是书中阐述的观点,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下,是否现实呢?
提及“包办型父母”,书中将父母分了几个类型,这是我认为比较有意思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书用了很大的章节和篇幅来介绍这几个类型,但是细读的话,会觉得其实每个类型都有为人父母需要掌握并且把握的度。
摘录各类型“治疗药方”,父母们可由“药方”逆向推理所属类型,看是否有可借鉴之道。
彼得潘式父母
药方:勇敢。彼得潘式的父母可以随时随地给孩子创造欢乐,但是,孩子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彼得·潘式的玩伴,更需要一个拥有足够勇气、长大成人、值得敬重的父母。孩子们需要父母划清界线,如果做错了事情,父母就应该管教孩子;孩子们也需要交谈,就一些难以启齿的话题与父母交流,例如青春期和性的话题。父母只有让孩子知道,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孩子才会觉得安全,父母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气才会让孩子充满信心。
直升机式父母
药方:信任。信任子女,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得最好,让她们相信周围的世界是安全的,没有人想害他们。直升机式家长通常是母亲。她们小时候往往有过可怕的经历,这些经历挥之不去,常常让她们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不允许三年级的女儿在外过夜,不允许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和女孩子约会,因为她自己在读中学时曾经和男孩子约会过,犯下一些错误,现在不想让儿子走上相似的道路。直升机式母亲对孩子过度呵护,使孩子免受她自己曾经面对的痛苦(其实有些痛苦她自己从未真正面对过)。
潮人式父母
药方:树立意识。很多潮人父母追求“酷”,和子女的打扮一模一样,每说一句话都会用网络流行词,还不时地翻看手机。和这种类型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们(尤其是青春期)很可能会经历身份危机,因为要说一个家庭中的潮人和前卫,只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假如父母占用了这一身份,子女就无所适从了。
COPY型父母
药方:各自独立。父母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曾经无意识地把孩子看作第二个自己,从而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孩子有何兴趣和爱好?最投入的活动是什么?喜欢做哪类事情?家长们应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允许儿女特立独行。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一家人不意味着成员都相似。
无痛型父母
药方:做个性情中人。孩子们也会经历痛苦,孩子受苦,父母更是痛在心里。孩子的存在会给父母创造无尽的喜悦,也会带来带来没完没了的苦痛。如果做父母的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高墙,将自己和各种情感隔绝开来,最终割断的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纽带。
了解了自己的“属性”,各位父母反思自己的日常了吗?我认为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在每个章节结束时都会有几个反思性的问题提出来,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才是真正帮到家长解决亲子问题的关键!
随便举几个问题的列子,比如:
1、在孩子的眼里,你信奉的是什么价值观呢?在平常的言语中,你会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不只是意图而已)?
2、读完这一章后,反观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大家有何发现?大家打算怎样改进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个坚持原则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大家都来做一名坚持原则的家长。该怎么做呢?试一下,能说出三种具体的办法来吗?
3、大家也来说说,在孩子现阶段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如何融入孩子的世界,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呢?
4、养育子女过程中,大家会有哪些患得患失的心理呢?你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地方?
最简单不过的问题,最基本的育儿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但是,你有没有被问住呢?
得到父母的表扬,让父母满意并为之骄傲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如果你不知道哪种鼓励和表扬对于孩子来说最有效,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列一个清单。此外,不论选择何种方式奖励孩子,持之以恒都是关键。
持之以恒不光是针对正激励,面对孩子的管教亦如此,管教孩子的办法有很多种,当你觉得“所有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的时候,唯有持之以恒才是解决之道。
比如,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会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他们知道,即使父母把电视机搬走,只要他们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么要不了多久,父母就会改换别的惩罚方式,而电视机还会回来的,他们又能享受快乐时光了。装模作样可是孩子们的一大本领,目的就是骗过父母,逃脱惩罚,所以持之以恒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坚持不懈,尤其当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只是偶尔让孩子做一件事,那要养成习惯就不太容易了,比如要求孩子把地上的鞋拾起来,然后放进衣柜里,如果想要孩子养成习惯,同样的要求需要家长们一再地重复,以此类推。
最后,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跟孩子争吵。孩子跟父母吵架,不是为了让父母顺从他的心意,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两者对孩子都是毫无益处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说“我很爱你,所以不跟你吵”,然后走开。等平静下来再好好处理问题,因为负面的情绪不会触发积极的行为,父母必须给自己留出时间,才能不带主观情绪地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