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即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这件事情,叫做跑步。
时间回到2008年。
长得像一株营养不良的黄花菜的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1500米。当枪声响起来的时候,我像个蚂蚱一样,跃出去好远,然后一直跑在队伍的第一个。我能够听到周围的加油声和呼呼的风声,我不停地回头看排在第二位的选手,心情跟随着她穿的那双白色跑步鞋一起一伏,胸腔里微疼,呼吸全是夏天才有的燥热感,每一步都好像有人在撕我较低的皮,心里只有一个怨念:特么,到底是什么结束啊。
终于是最后一圈,我凭借着对于午餐的强烈愿望,跑完了全程。班里的人都围过来嘘寒问暖,我想着应该装一下脆弱,眼睛一闭就装作倒下去,没想到这一闭,我就真的瘫在了地上。
从此,跑步在我生命中是和香菜一样的存在。
当大家都在期待美好的大学生活,我却只关心大学还考不考800米。那种塑胶跑道发出的强烈的味道都会让我回到初一那场昏厥中,口干舌燥,头昏脑涨,四肢发软。
时间快进到2016年。
4月17日早上7点,我站在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的起点处。
我戴着耳机,挤在人群里慢悠悠地跑着,这个城市原本拥挤吵闹的街道被跑步的声音淹没,大家都没有很急,按照各自的节奏跑着。在五公里之后,人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多,路变得宽敞起来。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去看待这座城市,没有吵闹的声音,没有人行道和规则,就是用自己的脚去抵达终点,去完成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在跑到十公里的时候,我明显感到各种不顺畅,膝盖处很疼,口里很干,好多加了热的空气全部涌进鼻孔里面,脸上有微微的发烫感。
脑子里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全身心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不断给自己灌各种鸡汤,说各种安慰的话语,想起以前做的厉害的事情……
到终点时候,也没有特别开心,跟闺蜜发微信,说,我跑完了。
然后坐地铁回家,吃早餐。
好像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跑步的疼痛和跑完的感觉,没有带高亮的提示,就是一句淡而无味的陈述句。
最初开始跑步,是因为想要更好地去了解这个城市。
因为,我一直觉得,去感受一个地方本质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当地的居民在一起。而最佳时间,就是早晨。
每次跑步,都是会跟前一天跑步的路线不太一样一丢丢,会经过好多早餐店、公园、菜场和无名的街道。老人们说着当地的方言,从菜场拎着菜出来,坐在街边吃早餐,在公园练太极,牵着宠物狗遛弯。海棠花有时候会刚刚掉下来,砸在肩膀上,一只乌鸦寂寞地停在公园的亭子上,流浪狗蹲在早餐店门口吃客人留下来的包子。学生们穿着校服,背着双肩包,睡眼迷蒙。
每个人都不急,脸上挂着自适的表情,完全是一种在逛自家花园的感觉。
让我有一种我其实在家乡小城的错觉,跑完回家就可以吃到妈妈做的早餐,然后老爸说,别磨蹭了,赶紧去上学。
跑步考试的时候,总是带着目的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或者要去争取名词,所以我们要冲刺所以要有技巧,把自己弄得很累。
但是现在不一样,不需要跟任何人去争,只要穿鞋,出门,戴上耳机,开始跑就好啦,所以心情轻松,注意力都在自己的身上,想到的都是积极词汇。
有人在知乎上问,长期坚持跑步是什么感觉?
“会越来越勤奋,拖延症会被治愈。”
“越来越坚强,因为有韧性。”
“抗压能力会越来越强。”
这一切都是事实。
村上春树在书里说,“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我想说,虽然很想睡你,但是让我跑完步再说吧。
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词来结束今天的文章:
祝天下跑鞋早日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