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刚”与“柔”

        上个星期加入一个阅读打卡圈,目的是想拯救颓废的自己。很开心自己已经坚持了一个星期。今天又是新的一轮,本周大家共读的书目是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学》。

        我今天读的内容是“序”及“绪论”部分。在“绪论”中,管大举了《淮南子》中的一个故事:老子求学于商容,商容问:“人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老子回答“先有舌头,牙齿是后来长出来的。”商容张开嘴巴,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商容又问:“舌头呢?”老子答:“还在。”商容说:“牙齿晚生为什么早落呢?它过于刚硬,舌头为什么得以长存?它柔软。”后来,老子用“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来阐述“柔弱胜刚强的哲理。”

        管大以此故事表达赞美的“柔”在教育效果上强过批评的“刚”之理。而我却是个嘴巴比较笨拙的人,按原来领导的说法是,只会踏实的干活,不会说甜得讨人喜欢的话。正因为这样的性格,我对于女儿和学生,常常会以“刚”的教育对待,总觉得他们有缺点有问题,就一定要指出。对于他们的优点,蜻蜓点水而过,除了非常优秀的孩子。

      前几天我女儿跟我抱怨,我太少表扬她了,表扬的只是弟弟,她觉得不公平。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看到他的可爱,即使是犯错也是可爱的。孩子大了,特别是上小学以后,在学习、习惯的问题上,我们就对他更严格地要求,不好的习惯要指出,不认真学习要指出,久而久之,总是给孩子太多负面的情绪。

        跟管大好好学习吧,做个“柔”的妈妈、老师,要让自己的嘴巴发挥重要的功能: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夸学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拜见老子。 从年龄来说,孔子比老子年轻很多。孔子到的时候,鬓丝禅榻的老子在入定。孔子...
    向晚的微风阅读 1,534评论 2 2
  • 印象最深的关于刚与柔的言论 来自暮年的老子口中 "我坚硬的牙齿都已掉光, 可我柔软的舌头还在" 今日偶然见到一幅画...
    狂野云豹阅读 493评论 0 2
  • 大年初二的中午,我们一家人齐聚在饭店为父亲庆祝七十岁寿诞,猛然间才发觉父亲已经到了古人所言的古稀之年,已经步入了老...
    我本诗者阅读 3,630评论 0 0
  • 昨晚和丈母娘带三岁的儿子去游乐场。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占着一个地方,第一次我儿子进去玩被小女儿拉了出来。后来小女...
    积极小立阅读 1,683评论 0 0
  • 走进衡水二中,随处可见的横幅文化映入眼帘。目标明确,斗志昂扬。 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想要懈怠,谈何容易? 上午的...
    眉飞阅读 2,6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