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现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伟大举措,可见“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今年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持续深化人才政策和制度创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自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到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不断推动着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营造优化养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的环境,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些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加快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并积极做好相关保障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超过4万亿元,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2.4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高水平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引领创新的作用不断显现,目前我国两院院士共1600余人,中央和部门人才计划、基金项目入选者数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数十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千万人。正是有了人才队伍的“发力”,支撑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是激活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要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政府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人才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进落实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放权、松绑”为核心,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速,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只有我们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加快转变人才管理职能,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人才发展的桎梏,强大的人才引擎才会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的动力。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奋发有为、实干担当,为广大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