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时候,总觉得在大学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是多么的幸福。总想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对别人一些建议也有时不屑一顾。只管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其实,这样何尝不是傲慢与偏见呢?
其实,真让你对一些事物表达看法的时候,你能有看法么?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老觉得谁谁谁限制咋表达思想。其实,表达出来又有什么意义,有些事情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侃侃而谈也只是表面文章罢了。看一些战争剧的时候的时候,总有一些未到前线知识分子对前线的指挥指手画脚,这也错了,那也不对。可知,自己的偏见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在初中时,想考我们全市最好的高中,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会达成的,可落榜了。高中时,也觉得自己会考一个好的大学,最起码也得985,211吧。可最后却不得不接受我不愿意接受的大学。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曾经老是以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如今也有时候会有这种想法,可是呢,一次又一次的好高骛远罢了。傲慢的自己也会有低下头的一天,可曾想到?
人是不可能清空自己的情绪的,但是有个戒备,念头起来要有觉察,觉察之后就不会跟随。“念起即觉,觉起不随”。这个方法对所有的情绪都会有效果吧。
这么年轻的我们,肯定也会有偏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在一定年龄的时候,自然会启动。因为没启动,有时候无知与蒙昧还会追随我们。谁都有过年轻时候的局限,可又怎么办呢?旧的思维习惯管不了,新的又不知道怎么形成。我们一直在寻找打开密码的钥匙。寻找就是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除了看尽人生百态,体味人情冷暖,还有什么方法来避免偏见呢?
允许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也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对抗傲慢与偏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有深刻地认识所接触的人与事,当然包括自己。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会形成宠辱不惊的思维习惯。
毕竟,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也就越深,反之亦然。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是我们内心所折射的镜像。所以,改变在与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