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党课材料:(十)我们不要家臣式的干部

我们不要家臣式的干部。

因为我们受党的教育,愿意积极工作,努力做点事情,不愿意做家臣。

写这个东西起因是很平常的一次闲聊。

我们从基层干起,人往高处走,人人都愿意自己芝麻开花节节高,但这个“高”和“往高处走”凭的是什么?

应该凭着坚定的信仰、十足的热爱、过硬的本领、自觉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德、能、勤、绩、廉样样拿得出手。

在工作中,处理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其实并非难事。

怎么说呢,行政有级别,业务有分工,但是党内有平等,这一点不能混淆。

领导对下属有引导(教育管理)、有体恤(安抚开导)、有担当(能为其扛事儿),下属对领导有建议(出于公心)、有理解(做事不易)、有落实(既要干也要汇报、反馈),这是常态。

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分担工作,都是为了集体好,这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呢?

闲聊中我得知居然还有这样的事儿,怎么回事呢?

“那个谁,你看,我要给领导送个东西去呢,现在、马上就要去,一刻也等不了,所以呀,手头的这项任务……总之,手头的这项任务也挺紧的,你看,你来干吧?”

这,让人听了都很不舒服,别说当事人内心的波澜了。

我们看看这个事儿:

“给领导送个东西”。

这事儿吧,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非工作日上班时间,完全没什么问题。

前面说了,领导和下属、同事之间除了工作,也还有感情在,互相帮助是正常的。

手头事儿多,请求同事帮忙协助办理其中的一项任务,也未尝不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帮来帮去不必计较。

前面也说了,互帮互助也是我们的集体精诚团结的一个表现。

但是!

但是这两个事情放到一块就有问题了!

为了“送个东西”,本职工作可以放下,不仅放下,还要推给别人,这是什么行为!

假如为了给领导帮个忙,先“送东西”,后返回来及时干完自己分内的工作,这也未尝不可。

可是为了在领导跟前“亮个相”,让领导“记住我的好,日后留一线”,转而“巧妙”地把本职工作推出去,推给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干工作的“好同事”,这、这,这!

我想,李成儒先生看了这样不注重演员自我修养的表演估计又得说一串成语:

什么游手好闲啦,什么不务正业啦,什么敷衍塞责啦,什么重利忘义啦,什么临阵脱逃啦,什么苟且偷生啦,什么虚度光阴啦……

说不定,说不定啊,我们这位还有话说呢:“我这也是为了不耽误工作嘛!毕竟工作耽误了谁负责?”

那样,咱们的李成儒老师又要说啦:

这就是掩耳盗铃!这就是欺世盗名!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不耽误工作你倒是干呐!你也没干呀!

昨天又看了一篇温乎专栏文章,标题是《世界最牛创业团队,战斗力到底从何而来》,也推荐大家看看。

其中讲了一个观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社会治理方面无非中央集权程度轻重的问题。一旦民间士族豪强阶级力量壮大,中央的权力就会削弱,相应的也就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豪强势力不强的时代,政府战斗力往往是最强的,比如秦皇汉武,经常动员几十万大军南征北战……而且在打仗的过程中还有修水利、移民屯田、运粮草、建宫殿等大工程……反过来看,有豪强在中间食利的西晋和北宋,政府战斗力就弱的一塌糊涂,别说完成大国盛世了,差点连命都没保住。”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政治局确定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路子,准备把占据大量土地、并且拥有族权和特权的地主豪强打掉,然后把土地分给农民,把权利收归党组织。这就把豪强势力连根拔起,党组织直接管理人民……而且党支部和党员扎根基层,可以直接管理到个人,这种动员能力比秦汉帝国都恐怖”

“把零散的个体纳入强大有序的组织,就是中共和苏共战斗力的来源。”

于是我又想到战国四公子豢养的门客动辄成千上万,门客对公子形成了人身依附,也就成为了公子的家臣,而非国臣。这样他们要保全的对象就变成了公子,而不是国家。

这就是家臣式干部的可怕之处。他不认同组织观念、组织纪律和组织制度,而是认同公子(领导)个人的权力和职位。

当办私活儿比干公事更重要的时候,也就相当于火车在公路上跑,偏离正常轨道了。

当与公子(领导)搞好关系比想办法多学一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时候,也就相当于爬到树上还真找到活鱼了。

于是我又想到吕布,武力冠绝一世,长得又帅,谁也打他不过,单论能力算是强者。

但曾经做过屠夫的张飞都骂他“三姓家奴,无耻小人”。

三姓家奴是个什么玩意儿?

吕布姓吕吧,认了丁原做义父,这就有了一层丁氏之子的意思,“丁吕布”。

他见董卓势大,就杀了丁义父投靠了董义父,这又有了一层董氏之子的意思,“董丁吕布”。

后来王司徒借貂蝉使一个美人计,董丁吕布把第二个义父——赋予自己第三个姓氏的董义父也杀了。

这里面既有认贼作父,也有弑父情节,无怪张飞要破口大骂了。

这也就是家臣式的干部的可悲之处。即使能力强如董丁吕布,也要被骂“三姓家奴”啊,他只能回一句什么呢,“张飞,你这个环眼贼!”只能骂别人眼睛长得大,多苍白、多无力。

“三姓家奴”,多难听啊,人还要有尊严、有体面,不是吗?

这样的人一旦通过这样的方式当上了领导,我们的日子就更难过啦!

他是靠什么上来的呢?

靠的是汉东省委开会研究干部任用工作的时候,京州市的达康书记说的:“我们有些干部,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吹吹捧捧”的方式(见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靠的是端茶送水、鞍前马后伺候和逢迎的方式。

靠的是溜须拍马、避重就轻、投机取巧、奔走钻营的方式。

而我们又会怎么难过呢?

这是他的人生经历啊,从经历里他也提取了信条啊。

他也要听无关紧要的漂亮话,听了,高兴,听不到,就是我们的错。

他也要有人伺候和逢迎着来,我们哪还有精力干正经事。

他也要让我们协助着把那些重活儿、累活儿、不苦干出不来成绩的活儿规避掉,不仅如此,还要让我们绞尽脑汁想出来些无比正确的、漂亮的废话来搪塞上级,我们的精力就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啦!

关键是他拿着我们的“小命儿”呢,不这样干,我们还活不活了,想不想干了,要不要前途了?

我的领导以前说过:中层干部是“腰”,是上传下达的关键,腰不硬,打折了,上传下达过程中的输送的营养就变味儿了,所以中层干部一定要有担当。这话我一直记得。

​所以,不仅是年轻干部,我们不要家臣式的,中层领导,我们更不要家臣式的。

年轻人偏离了轨道,把他拉回来相对容易,中层领导把自己当做家臣,风气和氛围变了,队伍就更难带了,想要把风向扭转过来,得花大力气。

所以,再说一遍,我们不要家臣式的干部。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