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德国哲学家,生于1844年至1900年。他的主要作品有:《悲剧的诞生》、《曙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权力意志》等。我是在2000年最开始接触到尼采哲学的、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并且,我还在几年前,曾经书写过关于尼采的论文,对尼采哲学进行现象学哲学解读。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尼采这位著名哲学家,还有他的著作及思想。尼采也是我最敬重的哲学家,也是我默认的我的精神导师。今天我收集了一些尼采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有尼采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有他与他的朋友在一起的照片。还有他在他生命后期病入膏肓的时候,他母亲和他的妹妹照顾他,直到1900年他去世的照片。在最后我附上了一段尼采生命后期非常珍贵的一段影像。
尼采的哲学思想非常有颠覆性,批判性。我认为尼采的思想是现象学哲学的典范。对于尼采这样比较情绪化,比较偶然性的方式创造思想的哲学家来说,如果我们一一总结他的哲学观点,必定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我认为应该去发现他是以哪一种思维方式而产生这些思想的,去发现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他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我认为他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现象的基础上的哲学思考。这个现象就是和以往的形而上学完全相反、相对的一种真实存在。以往的哲学家,从泰勒斯到尼采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形而上学家。或者说是形而上学式的哲学家。他们主要是认定事物的真实本质处在现象的里面,而人的感官只能及于现象,发现不了现象后面的本质。而现象后面的本质又是事物的实质,它需要理性来把握。但是尼采的观点是:人的思想是建立在现象之上而产生的。基于现象而形成的真实世界的思考。他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的是,他并不对一个事物进行静态的纵深式的思考。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就在事物的里面。而是认为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而掌握。这和我们以往听到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完全相反、相悖的。但尼采的观点是对的。人类无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那么,什么是事物的现象呢?这个现象可以说就是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的表象。比如说视觉看到的颜色,听觉听到的声音,味觉对应的味道,嗅觉对应的气味,还有触觉所感知到的感觉。这一切感觉构成了我们的现象。这个现象不完全代表事物的真实样貌。现象是事物给予人的刺激通过人体的感官系统所转化而成的。如果说事物的真实状态、样貌是1的话。人类的感官系统是2的话。那么这个现象就是1和2的结合,即1+2=3的3。形而上学家不接纳3(现象)而强迫性地追求1(事物的本质)。现象学家对3(现象)持接纳态度。形而上学家追求理性。希望把人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完全的摒弃掉,追求对事物的完全客观冷静的认识。可以用3-2=1来表示。也就是说在人类感官系统中获得的现象,要去掉人类主观的心理和情感的因素,强迫性的追求对事物的完全客观冷静的理性的认识。其实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企图也是妄想。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就已经系统的批判了这种妄想。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批判妄图追求纯粹理性的企图。而尼采的观点与以往不同。他是认可现象的。尼采的观点是要基于现象,也就是这里说的3。来建立哲学。也就是说建立一个以现象为基础的哲学的思维方式。所以我的观点是尼采的哲学是现象学哲学。我们认识尼采不要星星点点地总结他的单个思想。比如说唯意志论、超人哲学、批判形而上学、权力意志等。而要统一到他的思维方式上。尼采是现象学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是现象学哲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