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省曾录【9】
【原文】
先生语陆元静①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 ,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②,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 ,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注释]
①陆元静:即陆澄。
②不知而作:语出《论语·述而》第二十八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③未尝不知:语出《周易·系辞下》第五章:“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译文]
先生对陆原静说:“你虽然年轻也要注解五经,志向也是在博学。可孔子教育人只担心人不能简易,他所说的也都是怎样化繁为简的方法,只是现在人喜好广博,好像孔子当年是教错了似的。”
先生说:“孔子从来不写他不清楚的事,颜回有不好的地方没有不自知的,这正是圣人之学的真正脉络。”
[解读]
博学还是简易,知行合一就是一把尺子。若能知行合一,自然简易,因为复杂了你也做不过来做不了。如果不能知行合一,都是空谈,自然就广博起来。子路每听到一句善言,人家再接着讲第二句,他都捂起耳朵不听:“别说!别说!上一条还没有去做呢!不要听下一条。”
简化“知识”使之变得直接易行是王阳明的重要思想,他认为,著述示人以形状大略,才是“质朴”纯真的表现,越是具有繁复的知识结构的学问就离“质”的境界越远,而孔子、颜回只写自己清楚和知道的东西,不至于让人产生误解,所以才成为圣学的真正脉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最糟糕的就是,不仅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反而以为自己全知道,那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