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孩子一起从荆门回到漳河的路上。我开始向他讲述了叶圣陶老师四颗糖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叶圣陶老师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儿子,如果这个时候那位同学是你,你会怎么想?我问道。儿子答,当然会恐惧害怕不安啊!
好,故事继续。陶老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老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儿子,如果这个时候那位同学是你,你会怎么想?我问道。儿子答,这个糖不会有毒吧?他为什么要给糖给我呢?(惊讶,怀疑)
陶老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儿子,如果这个时候那位同学也是你,你会怎么想?我问道。儿子继续回答道,这个校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继续惊讶)
接着陶老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儿子,如果这个时候那位同学是你,你会怎么想?我问道。儿子这个时候没吱声。停顿了一会儿,我继续说道,你是不是有一种被看见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啊,孩子点了点头。
故事继续,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老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儿子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从中有什么收获呢?
爸爸,我发现别人在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去赞美别人。
哇!我儿子真的是一个爱思考的好同学。你想的答案跟我想的是一模一样的。那怎么从一件不好的事情中去赞美别人呢?我继续反问道。
孩子想了很久也没给出一个答案。好的,让老爸来总结下可以吗?儿子点了点头。
第一点,别人做的好的时候要给赞美,做的不好的时候更要给出自己的赞美。
第二点,别人做的不够好(甚至是一个负面事件),如何给出自己的赞美呢?我们可以不就这个事情去进行赞美,但可以去赞美这个事情以外的某些品质。如,叶老赞美王友同学守时,听话等等
第三点,当别人做的不够好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寻找出这件事情的正面动机。如叶老赞美王友同学正直,善良,勇敢等等。小唐同学要不要我们来做下这个练习呢?
好啊好啊!儿子很高兴的回答道
嗯,让我来仔细想一想。停顿了一会儿,我继续说道,我们就拿你玩手机,妈妈批评你这个事情来练习吧。
好的,孩子默许道。
你长时间的玩手机这个事情不太好,妈妈罗嗦式的批评你,我感觉也不是很好。如果你是老爸的话,怎样从这些负向事件中来赞美?快给出你的答案。
这个时候孩子很听话的,以我的身份分别从丈夫的角度,从老爸的角度给出了他的赞美。孩子的行动力真的超出了我的想象。
当这段谈话结束后,我继续问道,儿子,我明天想把我们今天谈话内容,用简书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也会发到你的班级群,这样就可以帮到更多的学生家长。你看可以吗?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部分是你的隐私问题,老爸必须要尊重你的意见。
随便。儿子说道。
你能不能给个准确答案啊,你觉得可以我就记录下来,你觉得不行那就算了。
好吧好吧。儿子回答道。
谢谢你儿子!在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你的善良,那颗愿意支持到老爸的心。
唉儿子,老爸还想和你讨论下,这篇文章的题目。你觉得用什么题目比较好呢?
儿子给出了四个答案,如赞美总比批评好,赞美,如何去赞美,四颗赞美的糖等等
我也给出了我的答案,如,四颗糖的故事,由四颗糖的故事所想到的,怎样做到有效赞美,和孩子关于赞美的讨论等等
唉,儿子。我们今天都可以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样你看好不好!今天晚上回去我们把这个事件讲给妈妈听,由妈妈从我们答案中,选择故事的题目好不好?
孩子愉快的决定了。晚上三个人一起躺在床上,就故事的题目展开了讨论。爱人比较倾向于A四颗糖的故事,儿子倾向于B赞美总比批评好,我比较倾向于C四颗赞美的糖。三个人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一致同意用无题这个题目,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广大的读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是同意用A,用B,还是用C作为本篇的题目呢?欢迎各位路过的读者朋友们留下你的选择。感谢大家所给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