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提醒自己少说话的鸡汤。
有一句话叫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落半句空。说话也是如此,人们往往不会记住那个说话最多的人,而是会记住那个说话最到点子上的人。止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会倾听他人观点,也在于让自己少说废话,更多的表达出有质量而非数量的观点。
有时候,less is more。
下面进入3张脑洞图环节。
1. 拧瓶盖的小创意
图像的表达为什么能轻易的被人所理解,是因为他与我们大脑每天所直接感受到的信息是一个层级的,文字和语言都是我们创造的,但是图像却是我们没有语言之前就会看到的东西,因此大脑翻译的程序会更少一些,也就更直观一些。但是这样的信息也会优缺点,就是想象空间太大,没有落到具体的一个场景或点中,在广告中,这个点就是文案。一张有趣、夸张的广告图,往往再加上一两句广告语,整个画面感都会变得主旨鲜明起来。这里用瓶盖拧的过程来形容smart可以绕更小的圈,其实是从feature中动作入手了,如果把瓶盖的侧面展开,我们会发现,这依然是一块马路,或者说是一块屏幕,广告人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无论环境如何,他总能打破规则找到一块属于他创作的天然屏幕,然后天马星空的创作。
2.见过这样的胶带广告么?
如果是我们,我们会如何形容胶带粘得牢固呢?我们可能会从粘什么东西入手,只要能形容出胶带的牢靠就能证明这是一款好胶带。我们看这幅图中的胶带,它不仅仅在四周粘住了大白板的四个角,还在中间的白板区域粘贴了这个大胶带。放大物品,显著路口露脸,用胶带粘住自己和白板还有我们的墙壁,你会发现内侧的文字刚好是品牌名,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很巧妙呢?
3.绿箭口香糖
我们之前讲过将公共符号放大是一个广告的常用手法,比如各种水果,各种动物,放大稍微若干倍,也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我们能有大和小的对立思维,你会发现将小的东西放大与将大的东西缩小,都可能被人记住。如航模与车模,都是孩子们甚至成年人容易感兴趣的,而兴趣程度就在于他们对车与飞机的熟悉成都与模型的反差程度,只有两者距离够远时,能被记住的效应也就越大。
今天实在太瞌睡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