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期分开始分享第二章《健康长寿饮食法》的内容。在日本,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三高等许多慢性病都被称为“生活习惯病”。作者多年的临床观察也发现这个名字十分的准确。无论是从病人生病前的饮食历史,还是病人改变饮食后的恢复状况都可以得出结论:“你的健康由你吃的食物来决定”。本期着重分享饮食与健康关系的部分。
英语有一句格言:“You are what you eat.”直译就是:你是由你吃的东西来决定。身体靠每天的饮食供应养分,因此身体是健康或疾病都是日常饮食积累所致。1996年日本厚生省(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部)决定将癌症、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过去被称为“成人病”的疾病,改称为“生活习惯病”。这是因为“麦高文报告”研究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并从中了解到这些疾病与年龄无关,主要是由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小编注:“麦高文报告”(Mcgovern Report)是1977年美国一项关于食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报告】
如果想要健康而长寿,绝不可以依食物好吃与否或自己的好恶来选择食物。但是西洋医学的诊察方式,几乎不会询问病患过去的饮食习惯。现在,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胶原疾病(Collagen disease)、白血病等会被视为“原因不明的难治之症”,我认为关键即在于此。如果饮食习惯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继续进步,相信“原因不明”的疾病一定能明显减少。
年轻时起就吸烟、喝酒,以肉食为主,大量摄取乳制品,到了六十岁左右,一定会出现生活习惯病。
不论任何人,如果从年轻时起就习惯吸烟、喝酒,以肉食为主,很少吃蔬菜、水果,并且大量摄取牛奶、优酪乳、奶油等乳制品,到了六十岁左右,一定会出现生活习惯病。例如,遗传性动脉血管较弱的人就会形成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胰脏较弱的人则可能出现糖尿病。若是女性,可能会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症易恶化成癌等。男性方面,摄护腺肥大可能成为摄护腺癌,有时还会发生肺癌、大肠息肉、变形性关节炎。会出现什么样的疾病,依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而有所不同,很难预料,但是会引发某种疾病是可以确定的。
我使用胃镜和大肠镜诊察病患的胃相、肠相大约两年之后,开始询问病患的饮食习惯。其中最先进行详细调查的就是癌症患者。
一般人在健康检查或看病时,也可能被问及生活习惯,但绝大多数都将重点放在“现在”。其实这没有太大的意义。要知道发病的原因,有必要先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亦即在多长的时间中以何种频率摄取了什么食物。或许有不少病人记忆不全或草率应答,但如果医师耐心询问,相信可以了解很多事情。例如现在同样每天喝一杯牛奶的人,是出生后立即食用奶粉,或是成年之后才养成喝牛奶习惯,将造成不同的结果。
调查癌症患者的饮食习惯,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都习惯摄取大量荤食,如肉、鱼、蛋、牛奶等动物性食物。而且,越年轻发病的人,通常也越早开始频繁而且大量的摄取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肉类和乳制品)。乳癌、大肠癌、摄护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等等,虽然引发的癌症种类不同,但是这种倾向却是共通的。
不论罹患任何癌症,几乎没有例外的,患者的肠相都不佳。
因此,我认为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癌症的病人,很可能也伴有大肠息肉,甚至大肠癌,建议务必接受大肠镜检查。
我提倡大肠检查,也为不少癌症患者做检查,结果正如上面所预料的。临床结果显示,特别是罹患乳癌的女性罹患摄护腺癌的男性,出现大肠异常的比例相当高。由于这项结果,现在,乳癌和摄护腺癌的患者接受大肠检查在美国已非常普遍。
读者中如果有人罹患这些癌症,最好尽早接受大肠镜检查。
饮食所引起的癌症,并不会立即发病。过去长时间的饮食习惯,会不断的在体内累积。因此不能因为眼前没有发生症状就掉以轻心。所谓“持续就是力量”,千万不可轻忽了“持续”不论在正面上或负面上,都能形成可观的力量。
异常细胞增殖,使组织成为块状,称为“肿瘤”。其中,不会浸润或转移,也不会无止境成长的称为“良性肿瘤”,反之则为“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就是所谓的“癌”。再冠以最初发现肿瘤的器官或部位,例如“大肠癌”、“肺癌”、“肝癌”、“乳癌”等,即成为癌症的称。
被诊断为癌症时,首先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是否“转移”。 因为常听到人家说,如果癌细胞转移,外科手术很难完全切除病灶,癌症就更难治癒了。
所谓转移,是指在最初发现癌症之外的部位也出现癌细胞。 转移的方式,一般的说法是癌细胞被淋巴系统或血管运送至其他器官,然后在该器官增殖。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并不认为最初在某个部位形成的癌细胞,会在增殖的过程中像火花般“飞溅”到其他器官。
通常,肿瘤要成长到直径一公分左右才会被发现。肿瘤是由一个癌细胞增殖而成,仅仅一公分大的肿瘤,组成的细胞就高达数亿个。
因此,要增殖到这种程度,绝非短时间能够达成。癌症是一种生活习惯病,某个部位形成癌症,此时可能全身已生满尚未形成肿瘤的癌细胞。眼睛看不见癌细胞就以为没有癌症,是非常危险的。
日常生活中在体内累积的“毒素”,如同附着在细胞上的定时炸弹。这无数的炸弹,哪一个会最先爆炸,依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等而有不同。例如每天吃含有食品添加物或农药的人,大概会由职掌解毒功能的肝脏的细胞炸弹率先引爆。吃饭不定时,经常喝茶或服用胃药的人,可能胃部首先发生问题。不过,即使是生活形态相同的人,首先爆炸的部位也可能因为遗传基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就是说,癌症不是仅有某一部位遭到侵袭的“局部性疾病”,而是整个身体都被侵袭的“全身性疾病”。所以,看起来好像是癌细胞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其实 是分布全身的炸弹不定时的相继爆炸。
由此来思考,会产生一个疑问,即包含淋巴腺和血管在内, 现今大范围的将原发病灶切除的一般手术治疗法是否正确?
有人认为如果仅切除原发病灶,而忽略癌细胞的转移,转移的癌细胞会快速成长而危及生命。但若由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角度来思考,这可说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原本生命力已经下降的肉体,再切除器官、淋巴腺和血管,当然会使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幅降低。
因此对于大肠癌,我不会为了防止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向淋巴腺转移而大范围的切除肠系膜(Mesenterium)。因为我认为切除淋巴腺对身体的伤害要大于癌细胞留在体内。
现在的医学认为不切除癌细胞就无法自然痊癒,这也与我的看法不同。人类原本就具有很强的免疫力和自癒力,我的病人尽管淋巴腺中仍残留了少数癌细胞,但是藉著饮食疗法使得癌症未再复发,保持著身体健康,就是最好的例子。
依照新谷饮食健康法来改善饮食,可大量补充生命能量之源的“奇妙酵素”,同时改正过去容易消耗奇妙酵素的生活习惯,更可使效果倍增。我认为好的饮食和作息可有效补足奇妙酵素的量,提高身体原本的免疫力,藉著活化的免疫细胞发挥功能,就能抑制癌症的发生。
不过,这种健康法也有其限度。如果癌症已恶化至末期,不论如何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或提升免疫力,都很难完全恢复身体的机能。因为这时身体的奇妙酵素已几乎消耗殆尽。
我的临床病例中,即使是大肠内径的一半至三分之二被癌细胞侵袭的病人,接受切除原发病灶的手术之后,实践正确的饮食 生活,服用能使“奇妙酵素”发挥高效率的补充剂,虽然未使用抗癌剂,依然能够恢复健康,未发生转移或复发。
我的病人最初大多是为了检查是否有疾病而来,因此我很少诊治重度的癌症病患,即使如此,在手术之后实践新谷饮食健康法的病人,没有一个人出现复发或转移,应是值得注意的资料。我的病人也没有任何人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因此我从未开具“死亡诊断书”。身为医师,这是令我感到自豪的事。
读完以上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持续就是力量”这段表述。“持续”不论在正面上或负面上,都能形成可观的力量。疾病就是坏习惯+时间,健康就是好习惯+时间。很多时候现在任性而为似乎没有大碍,但是压倒骆驼的总是最后一根稻草。不过作者治疗病人的经验也说明人体有很强的自愈力。即便那些大肠有一半以上被癌细胞侵袭的患者,接受手术后,依照健康的饮食法身体也恢复了健康没有复发。也就是说只要及时做出改变,身体就会自动向好的方面改善。反之如果任由坏习惯继续,一旦疾病发展到后面,再想通过改善习惯来提升身体自愈力就是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