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小女孩天生就喜欢做手工和针线活,这样更容易有成就感,反而不是去玩电子游戏。但也许很多家里已经没有了针和线,更没有零碎的布头给孩子玩,父母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玩的话,自然也就把孩子推到了去玩电子游戏的道路上。这就是我们社会发展带来的品质生活的结果。有时候快和便捷就会无形中剥夺了我们获得乐趣的机会,而很难自知。
关于专注力培养,有不少家长花费不少银子送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其实收效甚微。孩子是在玩的过程中去习得专注,在玩的过程中懂得规则和合作,在玩的过程中懂得很多最朴实的道理,比如:付出才有回报、快就是慢、在脑海中构建再在现实中实现等等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道理。只有在做中,孩子会有深刻的印象和认知,因为他充分的调动了自己的六感去感知这个过程,从而细胞都会有记忆,对孩子不断优化自己的行为有莫大的好处,动手做一个东西,比做100道题目对孩子的帮助实际的多。
比如缝沙包,在缝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一定一开始能够在脑海里明白一个立方体是怎样的,虽然2年级的数学已经学了,但是在读三年级的妮妮小朋友说她已经都忘了,是几条边也不记得了,我就带着她们一边做一边数有几条边,而且要一针一针的缝每一条边,同时每一条边是一样长的话必须是每一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同时需要6块正方形才能拼出一个立方体,最终看到一个沙包是有6个面,8条边,一个立体的物体呈现在孩子面前。同时,我们是从里面缝,在翻到正面装米进去,最后封口,对一个立方体翻转的过程,也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在里面做工,才能看到最终外面的完美。
而虚和实,有和无,在沙包翻转的过程中,最真实的呈现出来,这些不一定孩子们看得懂,但是它就是这么朴实的在演绎,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如今很多关于作人、做事的文章和报道都在说很多看似深奥的道理,其实带着孩子安心踏实的做一只又一只的沙包,它不知不觉中会给孩子传递很多价值观和人生的道理。
从凌乱的针脚中逐步找到自己的节奏和规律,一针一针的走好,一条边一条边的走好,一个面一个面的走好,一个空间一个空间的打造好,慢慢的一个人才能立起来。
这个过程中,专注度、耐心、信念和做事的方法和态度不知不觉中就有了模子,这比任何的理论都来的更实际和简单易行。
如今的教育太过迷失于形式和方法。
个人觉得,核心不是方法,而是俯下身从生活中做人,在做中学,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和技巧,不要扰乱视听。没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可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从教育的目的追本溯源,去寻找最简单的方式,在我们接受了如此多的教育和资讯的时代,简单不是智慧,而是一种抉择,在纷繁的世界,专注力、耐心和精细度是一个人的稀有资源。我们作为父母,努力用我们可以做得到的方式去支持孩子拥有它们,好的教育并不是要花很多钱才能实现的。
养育孩子,最底层的建设是无价的,否则未来花钱都无法嫁接其它的能力、知识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