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拿到卷子后,往往比较忙乱。结果是感到这个不会那个也不熟,感觉整张卷子处处是“盲点”,做起题来犹豫不决,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了,最后题没做出来,时间也到了。家长要教育孩子考试时合理分配时间。提醒孩子考前按照考试的题量、考题的分值、各考题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答题习惯等因素,较为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在确保正确的基础上加快答题速度,防止由于时间仓促而答错题目。试卷发下来后,应该先沉着冷静地把全部试题浏览一遍,把考试时间分配一下,心中有一个大略的答题计划,免得顾此失彼。答题顺序安排应注意以下四点:
(1)答题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一般情况下应遵循的顺序:
•先易后难;
•先小后大;
•先熟后生;
•先高分后低分。
(2)一般情况按题目顺序答题。因为命题多数是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试题。一般命题都是先小题,后大题,先客观(选择等)题,后主观题,这与难易程度有相当部分是符合的。而且按顺序答题还可以防止漏题。但要注意,有些试卷题目顺序并非按难易程度排列,难题不一定在最后,题的难易程度,许多情况下也是相对不同考生来说,因人而异的,因此也不一定完全按题目的顺序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原则是先易后难。
(3)不同的人答题顺序不同。对于水平不同、性格不同的孩子做题顺序也应有所不同。成绩优秀,反应灵敏,但常犯粗心错误的同学,则适宜先做较难的题,从而抑制其浮躁情绪,改变轻视的态度和马虎的习惯。
学习踏实、知识掌握较好,但性格内向、动作缓慢的同学,则适宜先做难度中上的题。因为这部分孩子在应试中总是时间不够,难以完成试题,若先做分数比例较大的题,“大分”在手,最后半小时便能保持心理稳定,加快答题速度。
(4)答题的策略,主要是:
•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保证饱满的情绪和良好心态,不急、不燥;
•坚持“两快两慢”: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计算要慢;
•多角度获取信息,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
•机读卡填涂时要用力,看清楚再填涂,不要因为笔迹不清楚或填错行而导致无谓丢分;
•要善于把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把熟悉的问题陌生化(像生题那样重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去掉题目华丽的外壳,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可能也只是一般问题。)
•对于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题目,可暂作一个犹豫的标记,继续做其他题目,不排除卷面上的其他题目中可能出现对该选择题做出判断的提示或可参考的信息;
•努力把自己能答对的题目都答对,也就是说要重视简单题,在这类题上千万不要粗心大意,无故失分;
•中等难度的题目是超过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对这类题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一般中低难度的题目,通常占全卷80%以上,考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就是打了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度题会更放得开;
•对付难题,要尽力去做,能答多少答多少,没有答上也没关系,因为这类题对你的竞争对手来讲也是很难的。实在不会的题目,可结合材料和问题,在所给知识范围内把自己能用上的知识要点写出来,变通处理,这样能争取得分。如,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实在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方法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要记住,不留空白就可能得分。跳步解答也可以,中间结论来不及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续各步。
有些孩子考试时一道题不会做,就开始紧张,担心自己丢掉了分,迫于时间的压力,开始做下一道题,但心里总想着刚才没有做出来的题,不时地回头还要再看一下提干,导致下一道题也没有做好,连着两道题做不好,就不知道下面的题该如何做,思绪混乱,不知所措。不少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无计可施,不去积极思考,一直在“困难”面前徘徊,烦躁、焦虑,信心全无,过分紧张,最后导致整个考试失败。家长要告诉孩子,考试中不可能全都是你会做的题,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和困难是比较常见的,出现上面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平时家长就要让孩子学会取舍,先做下一道题,让孩子懂得有策略的放弃。
不少考生时间分配上出现的毛病是先紧后松,另一种情况是仓促解答。考试时间非常宝贵,每分每秒都应加倍珍惜,高效率地用在答卷上。
对于那些平时解题作风拖沓的学生,家长可以将孩子手表的分针调到超前5分钟,这样当这类考生的手表指针指示考试时间到了时,实际上还能有余下的5分钟时间可以用来复查试卷。
人说“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如何将我们平时勤学苦练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合理地在考场中的几十分钟内发挥出来,就需要我们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时间。提高效率,争分夺秒。
我是付老师,专注于中小学课外培训、家庭教育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