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河南是戏曲之乡,作为河南人,若不了解河南戏曲文化,不会哼唱几段河南戏,谈不上是一位真正的河南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听广播是大众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路遥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天津女作家航鹰中篇小说《倾斜的阁楼》我听得津津有味。豫剧现代戏《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朝阳沟》《朝阳沟内传》《五姑娘》古装戏《打金枝》《三哭殿》《南阳关》《血溅乌纱》《卖苗郎》《包青天》《红娘》《花木兰》《对花枪》《秦雪梅》《三上轿》》《七品芝麻官》曲剧《卷席筒》《屠夫状元》越调《诸葛亮吊孝》《收姜维》《李天保娶亲》《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等经典剧目在电台常听常新,如痴如醉,戏曲种子扎根心中。后来从事教育工作,常带着收音机,晚上批改完学生作业,备好课以后,收听戏曲节目欣赏。原周口地区豫剧团宋晓波、江团结、肖秀莲主演的大型神话剧《西湖公主》音乐唱腔特别美,收听时如置身仙境,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原洛阳地区豫剧团二团李金枝、王凯歌联袂主演《洛河女儿》《金鸡引凤》唱腔美妙动人,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青春气息。王红丽主演的《春秋配》《秦雪梅》《司文郎》好听耐听,清新雅致,如出水芙蓉!关注戏曲发展,热爱
现代戏,对河南省三团倍爱有加。《人的质量》《家庭公案》《拾来的女婿》《民警家的“贼”》《张灯结彩》《爱情的审判》《邻居》《黄花乡》《阿混新传》《马丽娜一世》《甜蜜的事业》《东方女性》《马二迷出嫁》《倔公公与媳妇犟》等剧目河南电台都录了音,经常反复播放,在电台多次收听,好戏百听不厌!当时为了保证剧场卖票演出,三团剧目很少录像。三团演唱风格独具特色,使人痴迷。1984有幸在浚县剧院观看了柳兰芳、姚灵生等艺术家主演的《小二黑结婚》,人物塑造逼真,唱腔很优美,音乐时代感强。记忆犹新!九十年代初,在有线广播听到三团要来浚县售票演出的信息,第一场《朝阳沟》张月婷和姚灵生主演。星期天和戏迷伙伴坐车前往,因郑州下雨推迟来演,扑了个空,很失望。星期一课间时间闲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学校领导悄悄地去看了一场,第二天,他说三团《独根苗》演的棒!白老师的扮演者汪荃珍表演感人,戏很有教育意义!趁势我强烈要求,学校领导同意给老师每人十元钱,算是搞了一份文化福利。放学后和一位老师坐车到浚县看了演出,那晚演出剧目是王岩和杜启太主演的《倔公公偏遇犟媳妇》座无虚席,掌声四起,大戏结束,为满足剧场观众要求,姚灵生、徐俊霞、曹万庚分别演唱了《朝阳沟》《李双双》选段!一张戏票五元,车票来回每人五元。我两人饭都没吃,看戏后在县教体局光板床上休息了一下,第二天早早回学校上课了。
八十年代豫剧《金鸡引风》九十年代《能人百不成》等剧目都是豫剧现代戏经典。运用喜剧风格来反映了纯朴善良的中原儿女理想、追求、事业、爱情!爱情线和事业线交替写,文本好,词美、曲美、人更美!音乐有极速代入感!创新不失豫剧风格!《金鸡引风》后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改名《三全其美》上映后轰动全国;九十年代,《能人百不成》上演后,包揽了当年省级乃至国家级所有大奖,誉满京城,轰动城乡!获奖与上座率成正比!九六年贾文龙带领濮阳团到我村商演,他在《能》剧中炉火纯青的演技折服很多青年观众!精品现代戏在农村终于看到了!认识他并关注他艺术人生,后写下两篇拙文发表《中国演员》杂志,对艺术家精湛表演的认可,对精品剧目的宣传!《能人百不成》是他至今无法逾越的艺术里程碑!
虎美玲《粉黛冤家》王希玲《风流才子》任宏恩、汤玉英《倒霉大叔婚事》任宏恩、崔玉荣《王家湾的当家人》何全志、陈静越调《吵闹亲家》周玉珍、李振乾曲剧《五福临门》刘昌东、王希玲《家里家外》贾文龙、支国英《刘邦与萧何》贾文龙、管爱娇《万金油借牛》党玉倩《红菱怨》《英娘》郭建民、汪荃珍《儿大不由爹》徐俊霞、李斌《红菊》金不换《唐知县斩诰命》张春玲《丑嫂》李金枝《风流女人》任三印、李金枝主演的《王屋山下》王慧、任三印主演的《都市风铃声》陈淑敏、张平主演的《闯世界的恋人》张平、田敏主演的《归来的情哥》李树建主演的《试用丈夫》杨红霞《悠悠我心》张艳萍、任三印《琵琶记》王丹、任现军《大爱无言》张海龙、马刚良《儿子.老子.弦子》史茹、蒿红伟《虢都遗恨》孟祥礼《黑娃还妻》江团结、宋晓波、肖秀莲《市井人生》刘晓燕《珠帘秀》楚素珍《李清照》等都是精品戏,接地气,获很多奖项,又很受观众喜爱。这些艺术家音色美,声线有磁性,上戏校,系统学习了文化和理论知识,提高了艺术修养,经过专业训练,身上功夫硬,悟性高。是剧团领衔主演,有的还担任团长,长期演出实践,艺术出类拔萃,有的获得了梅花奖,有的获得了文华奖,有的是梅花、文华双奖获得者。他们为戏曲做出了贡献,成为河南戏曲领军人物,当之无愧!
王凯歌、贾文龙、任三印、张平、姚灵生、江团结都是非常优秀的资深艺术家,,艺术造诣高,气质儒雅,唱腔新颖别致,独具魅力,是河南豫剧舞台上青春派小生,特别欣赏他们的演唱艺术风格!经常模仿他们的唱腔自娱自乐。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是香港“四大天王”,而这六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在我心目中就是河南豫剧舞台上的“六大天王”!表演艺术真的太棒太棒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外来文化侵入,娱乐方式多元化。戏曲演出市场严重萎缩,处于低谷,难以生存。河南省豫剧三团为拓宽演出市场,要把《金瓶梅》搬上豫剧舞台,霎时间在圈里圈外引起广泛争议。上演后褒贬不一,中国人谈性色变,虽迎合了浮躁现实部分人的喜好,但毕竟不是戏曲的发展主流方向。后有多家剧院纷纷邀请,但还是禁演了。相继又排演了现代戏《红果红了》《马蜂庄的姑爷》为了与全国戏曲接轨,对土生土长的家乡戏进行了唱腔改良,两剧斩获了中宣部“五个一”等国家级大奖。唱腔的革新,老三团演唱风格逐渐走失。2000年,三团排演了《香魂女》后参加第六节艺术节,获得艺术节大奖,填补了河南有史以来该奖项的空白。但在下乡演出中,基层老百姓看戏很直观表层,说两个傻瓜,憨货,没看头。话粗理不糙,他们难以理解深刻内涵的作品。二东骑在香嫂身上揪着头发打,太野蛮了,编剧为了制造笑料,让二东“深圳”念成”深川”,给人印象:河南人愚昧无知,素质太差!丈夫是赌棍,又瘸,儿子是癫痫弱智,钱再多她也不幸福。地下情人任实忠是她唯一精神寄托!她最后觉醒,不让环环重蹈覆辙,还她自由身。两代女人相互理解了。汪荃珍另一部大戏《风雨故园》艺术品位也相当高。朱安是封建社会牺牲品,封建枷锁捆住了她手脚,封建势力把她害苦了,在名存实亡的无性婚姻中痛苦挣扎了一辈子,没有品尝过男欢女爱,男人未开垦的老处女!对当今的爱情婚姻也没有切入点。“来世再不把女人投”是她对旧世界彻底绝望,痛苦呐喊!她一生太苦太悲了!相比而言,汪荃珍早期作品《凤冠梦》《成龙梦》《香囊记》声音清脆,形象青春靓丽。少女的歌喉,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周口市戏剧艺术研究院从2002年先后推出了由豫剧名家肖秀莲、江团结主演的《都市彩虹》《都市霓虹》《都市长虹》都市系列剧。小人物,大世界,普通人生存状况。以底层卑微人命运沉浮折射时代变迁,看世间人情冷暖,社会众生相。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上演后广受好评,有口皆碑!成为河南戏曲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中原大舞台”和“送戏下乡”是两项惠民演出。政府买单,百姓受益。大戏送到家门口,百姓看戏更方便。国家政策扶持演出团体,排演大戏能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可有些剧目远离大众视线,缺少烟火气,瞎编乱造,漏洞百出。新唱腔听不惯,改革的失去了剧种特点,不伦不类,新老观众都不认可。希望艺术家多走进剧场听听观众意见,看看网上视频下留言!那才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