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熬夜给女儿买了套玩具,是彩虹桥,整个购买过程我先是纠结了价格,各种翻阅资料,我放弃了价格战,买了原版骨架又买了国产版的积木。整个这个过程,让我陷入了思考,我到底想让女儿如何玩耍,按照图纸按部就班了解规则,还是自己逐步探寻这个神秘世界,方向不同买的玩具也不同,对于简化分类就是开放性玩具还是封闭性玩具,显然开放性要玩的更久一点,封闭性的要更适合单一任务体验。一旦遇上想要宝宝开拓场景的情况出现,封闭性玩具显得力不从心了,宝宝会遗弃玩具,也会变的不珍惜物件。
当然这些珍惜物件,爱护思维都会从各方各面来体现,大人展现给孩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看到大人的生活场景,耳濡目染自己也会顺着走下去或者改掉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因此看似购买一次玩具,实则是在引导女孩的生活方式。
我深入思考了一下,我希望我女儿专注的玩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这件东西若恰好擅长最好了,不擅长仅仅是喜欢也是很好的。喜欢这个定义的引导,要从付出开始,没有一个真正的喜欢是廉价的付出就可以得到的,一定是千辛万苦且经历了时间的洗涤才会显露头角。
玩得享受,深入且持久的喜欢,或许是我想带给女儿的生活方式吧!
对于我自己,我一直在纠结我要如何去报名美学花园的课程,我第一个目标打造夏季衣橱,这显然,需要报名,第二个顾问班,我为什么报,我还没想明白,但是我相信通过顾问班的学习,我会极大收获。于是我问了第三个问题,我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实质性改变,好吧 这个毫无疑问的改变。
所以说我当前面临着一个抉择,在这个抉择里,我问了我几个问题,如果选中你会不会坚持到底,我会的;如果完成你会不会收获极大,我也会的;这些认知是否高于现在的你,当然是的,毫无疑问。价格是否能够承受,当然可以。那我到底是在犹豫什么呢。
仔细想了一下,我明白自己的纠结点,在不确定自己从事某项事业前,是否需要深入花时间了解。但我清晰地知晓,我会因此变得更好,至少是我自己认为的更好。
这就像你现在在积攒一片拼图我又不知道在等什么,谁会告诉我答案,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时间,我想说做了就立即有收获的事情一定是廉价的,高的回报一定是缓缓地持续地目的性不那么强的投入。
所以我决定,如果一件事对我当下有50%的好处,这个好处不管是自己受益身心(提认知、提自信,提品味,改善缺点或短板)还是赋能当前从事的内容。主要能让我感觉到激情(当然不犯法的事哦)就是可以做的,经济能力能承受也是必须的哦!
比如参加唤醒营,我唤起了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