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如电影一般,打开一本通往黑洞的书


前言

“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

时隔近两个世纪,英俊唯美的作家&艺术家王尔德竟能如此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我作为创业者的初心,实在是知音难觅。也正是这种乌托邦的理想,支撑着我走过一段段困苦、焦虑、怀疑、煎熬、释然的创业之路。

借此机会,很高兴和大家回顾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业经历,个中滋味欢迎同道中人一起细细品尝。

第一幕 怎么又是你

时间快退到2016年6月,合伙人阿志和我坐在某创投机构的会议室里和投资总监互递名片,一位年轻的投资经理刚坐下抬头看见我,便惊讶道:“怎么又是你们?”还未等我说完团队已转型这句话,他便再次问道:“你们现在数据多少?上次到现在增长了多少?”

他的意思我明白,彼时的9个月前我一个人来过这里和他们谈我的项目,开启书田融资之路,到现在9个月后我还在融资,他难免有些怀疑我们项目的好坏。

我如实说目前产品用户近2000人。他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我还有其他事,你们先聊”留下我诧异的合伙人和懵逼的投资总监,就走了。

当然,这次面谈因为数据不好看照样没有新的进展,不同的只是这次我们被邀约而已。

我听了太多创业媒体和牛人去解释什么是商业,这位投资经理用简洁有力的实际行动帮我印证了——商业就是增长,速度越快越受资本青睐。这让我想起杜威的“教育即是生长”。

第二幕 我是谁

说起教育,我是百感交集。毕业5年多,有4年多的时间做着和教育、文化相关的产品。这和我个人志趣有很大关系。从小家里最大的家具竟然是两个书柜,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课内课外、国内国外的书籍,至今还记得《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在孤岛上学会根据潮汐来储备食物,并教星期五与他说话交流。无论是自学还是教育他人,抑或被人教育,事实上都是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我是怀着“改变世界”的希望一直存在着的。小学的时候因为不忍心看到同班同学被人欺负,于是号召了班上一些具有正义感的男同学组建了“班警”。只要班上有同学被欺负,被任一班警成员发现并吹口哨,其他所有班警成员从四面八方赶来维持正义。“班警”组织建立后2个月,出动不下10次,最终在开会时,被班主任一锅端,以“非法聚会”为由取缔。纵然当时我被组织内成员指认为“组织头目”受到严厉批评,我还是自豪至今。这就像我高中时,说服室友和我一起在全校张贴声讨学校乱收费现象的大字报一样,成为我的生命印记。你无法想象,校长撕扯大字报时被其他同学疑问“他说的是对的,你为什么要撕掉”有多么难堪,他甚至不敢抬头正眼看人。结局当然是我被校导处喝茶,当年是真的喝茶。

这种不满现状、敢于挑战、直截了当、渴望改变世界的品性,大多数是从那两柜书以及我的父母家人和老师那里汲取到的。但也正因如此,遭到了很多误解和责难,被一位老师告诫“人微言轻”。尤其是看到了《星际迷航·无限太空》里的飞船威者,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在运行超过200年后,不但存活还能变成一个超级庞然大物,容纳了所有途径的星球文明,是因为它被下达了“复制一切”的指令,让我更加意识到,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变得强大,改变世界。而学习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读书,也正因为此,做一份文化事业的萌芽才在后来从我体内诞生。

2012年毕业后在广告策划行业工作半年后的我,因为上司与我谈心时一句“你想不想10年后成为我?”而毅然决然裸辞,抱着万分信心,决定进入可更大规模、更快速改变世界的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经理。

裸辞后因为没有产品相关经验面试频频被拒,窝在深圳的城中村2个月,唯有一本《1Q84》陪伴我度过煎熬的那段岁月。“有一天,不用去刻意的寻找,她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我面前。”看似多么理想,实则不主动出击,将会继续孤独。想要改变世界,首先得改变自己的力量,而知识是我们这群普通人的有力武器。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从那时起,我就自己开始学习互联网产品模式,思考各种创意项目。决定从产品做起,边工作边学习,边找团队,积蓄力量后去创业,做一款我喜欢、属于我自己的、能帮助普通人并顺带为团队带来财富自由的产品。

第三幕 理想主义

找到第一份产品专员的工作后,就开始琢磨起关于书的产品想法。那个时候,人人网日渐萎靡,被愤青和留学党逐渐霸屏,豆瓣的装十三和娱乐化,让我渐渐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于是决定做一款专门为读书人服务的网络平台,去除喧嚣,回归净土。在工作中,我渐渐明白,这一款网络产品需要与现有的产品形成差异化,找到用户的痛点去切入,才能聚集一群真正热爱书籍的人们。而要想实现她,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自己现在做产品,大学专业是设计,以后就只需要技术、运营小伙伴了。

于是,我便混迹于各种读书群、文化类群,寻找和我一样有这个想法的人。年底,群聊中偶然遇到一个同样希望建立读书BBS的在读研究生于兄,我们相谈甚欢,并于13年年初彼此将这个书的产品原型和后续分工协作进行交流。2月初,确定网站名为【书田】,意为“一人一世界,一书一梦田”,决定做一个书友垂直社交网站,只有书和读书人的世界。5月底,在技术群里也聊到了一位对书田感兴趣的前端工程师阿甘,加上公司认识的一位技术同事,一个最小可执行团队总算建成,虽然是兼职的。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8月20日终于将网站的静态首页上线,彼时,离于兄“我退出了,未来一年要忙毕业事宜。你们好好做吧。”的邮件已有两个月。当然,我知道他的离开和我将股权引入项目有关。他出于公益和兴趣,我出于长久发展和创业方向,将丑话说在前头,不同的出发点而已。两个月后,在腾讯实习的阿甘也退出了,而技术同事也未进行任何实质工作,可用的网站始终未能成型。第一次建立的团队在断断续续的协作中将激情消磨殆尽。

但我不甘心,继续混迹于各种读书群、创业群,参加线下读书会和创业沙龙,将自己的书田想法分享给大家,结识了一些为书田“文青”气质喝彩的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后来加入书田全身心负责书田汇(书田线下活动项目)的钟兄。钟兄当晚一个人坐在沙龙客厅中央,用他那标准的广东普通话,激动地讲述着他的国学山庄梦,其他人围坐在周围发出各种质疑,他一一硬气回应,即便有些话不那么着调。但看着他嗓子哑了,依旧舌战群儒,实在太可爱了。当时就觉得,这家伙和自己应该是一路人。果然,当我说出自己书田想法后,大多数人质疑我的商业模式,我说只要书田能够提供其他平台没有的读书氛围,对读书人有价值,钱就会自然而来。此话一出,立即得到钟兄的赞赏。

有趣的是,当时还有位在银行工作的小伙伴听到我的回答时,特激动地说“你的书田要是能成,我就不姓X”我一听,这位兄弟对我的项目如此上心,都愿意赌上自己的姓氏,就对他微笑地说:“谢谢兄弟,不管怎样,书田我会继续做的。”沙龙结束后,他可能觉得不好意思,特意和我顺路走去地铁,分开前说:“兄弟,刚才太激动不好意思。我仔细想了想,你的项目还是能成的,主要是把握风险。”彼时的我微微一笑,内心里觉得实在是讽刺——你要是一直这么酷,那这故事不就特有意思了么。

如今事实验证,他的话都是箴言。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流量生意是互联网上半场的主流模式,流量生流量是大公司的玩法,小公司去做流量,要么产品绝对创新,要么需要经过漫长冷启动期,尤其是内容产业。低风险的做法,最保守的是做MVP,产品直接打通用户和客户,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不断的供血,并以此为扩大规模赢得时间。当时少年的我,的确是真的理想主义。

第四幕 只能是我们

面对读书人这个群体,以什么为差异化切入点,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成为我那段时间的思考重点。我不断地加各种读书群,和书友们聊,聊他们的需求。发现除了他们觉得可以优化的细节以及渴求的独立而不孤独的氛围外,其实豆瓣大部分都可以满足。但有一个场景,书友群里会经常出现——一位书友问:“最近书荒,有没有推荐的啊?”另一位书友再了解他的口味和喜好后,便抛出一个书名和一段理由。提问者便立即答谢,说“好的,我这就去下单”。简单的来说,就是找书这个问题,对于想要寻求更多愉悦或提升自己的年轻人特别重要。

因为不同的人,喜好不同会有不同的挑战进阶,比如看完《三体》看《海伯利安》;比如设计师小明想升职加薪,看完《设计中的设计》可以看《情感化设计》......这种线性的、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是需要在深度了解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的。即便当时已经有个性化推荐的【豆瓣猜】、也有头部推荐的各种读书门户、更有去中心化的关注发现达人的渠道,但对没有自己明确路径的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太多选择等于没有选择,还是需要自己进行判断。

于是,我便就【找书】渠道与近两百位书友挨个做了近一步沟通,发现大部分的年轻人会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人(往往是老同事、好朋友、导师、行业大牛)推荐的书而决定购买或阅读,而有经验的读书人也非常愿意与人分享读书的乐趣。正是这种熟人荐书的方式,大大地加快了选书的决策和交易的时间。

接着,我搜索知乎、贴吧、豆瓣,发现找书的问题层出不穷,但都需要复制书名,再进行外站搜索,再查看详情,最后跳到外站进行购买。这么复杂多环节的操作,为什么不能更便捷呢?

结合其他产品的优点,我的解决方案是:书田—为你找书。当用户对找书、评书有疑问时,可向平台内部邀请的读书达人提问,后续可将该环节进行收费。达人回答后,书名号均可直接点击进入书籍详情页,查看该书的介绍、书评,并进行当场下单购买,前期由工作人员购买邮寄,后续可直接与书籍电商合作或者自营。

于是我将这个想法与五十多位多个书友进行逐个交流,发现绝大多数欢迎这个方案,但在向读书达人付费环节有两个希望,一是对方足够有实力,二是要是对方能直接买了邮寄给自己就好。第一点要求,是对方的阅读经验和判断能力高于自身,并具有权威;第二点,潜在的实际上是可以采用年费制,将一年的读书预算给到达人,每个月一本书,也不需要问,直接拿到最新最合适的书。这种模式,我发现2C、2B都可以做。有部分公司的确有购书预算,定期采购书籍供内部员工学习。我感觉产品终于逐渐清晰起来了,可执行方案呼之欲出。

那个时候已经是2014年年初了。我信心十足地创建了自己的种子用户群,不断在各个读书群、文化群、创业群,甚至是技术群去发布自己的书田理念,期间被禁言、踢出群、被人骂的不计其数,不过最终成功邀请了认同书田理念的200多位书友加入种子用户群,大家在群里畅想书田的未来。

我的学妹小四听说我有了自己可行的产品方案后,主动提出帮我做设计图,并介绍她的同事兼室友阿喵帮我们做前端页面。现在想起来,两个日常加班严重的小姑娘,在下班后还为书田做设计和交互,我是多么幸福啊。但她们也说好了,因为个人规划的问题,和我一起创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还得继续寻找技术合伙人。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将我的静态首页改造成了一个可以问答交互、展示读书达人的多个页面,至少可以拿着这个去和其他人介绍和描述了。

有趣的事情又发生了!当我在书友群里聊到大家的公司有没有购书预算时,一位书友竟然和我是同事,我俩的位置就只有一墙之隔,我是产品部,他是运营部。于是,我们午餐时间就在楼梯道面基了。他叫阿志,一个戴着眼镜看似文弱的书生,却是中华武术的传人,熟读历史和国学,经常活跃于广州地区读书群。他与我对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以及对找书这个问题的共鸣,并告诉我荐书达人这个职业其实叫选书师,并举例很多书店已经配备这样的岗位。这让我当即决定邀请其做书田运营合伙人。他虽未当即允诺,但答应会和我一起把书田慢慢做起来,至少在推广阅读这一块,他可以帮我做很多事情。

接着,还遇到了两位技术小伙伴。

一位是热爱读书的前端工程师阿辉,高大瘦弱的模样,但却因为对书的痴迷,一顿酸菜鱼火锅后,便答应我负责书田1.0版本的前端开发。而此时,网站UI设计图已经在我利用业余时间修改了10次以上准备好了,1个月后,细心负责的阿辉已经将静态的各个页面呈现在我面前。我满心欢喜地幻想这些页面动起来的模样,想象着被书友们使用的场景。这个时候,我将会技术的的哥哥邀请加入团队,但他已有自己的家庭空闲时间不多,人又在北方与我们沟通太不方便,尤其是两个人的技术语言和对接还差一个环节,必须得有第三个会这个技术的工程师才能实现,一晃时间就到了2014年年底,这种骨鲠在喉的感觉让我不得不继续寻找其他技术伙伴。

巧合的是,在一个创意项目交流社区又遇到了一位全栈工程师小崔。小崔是一位懂产品爱设计会技术的在读研究生程序猿,也在和人一起做项目,听完我的想法后,也兴致冲冲的加入开发。一个月后,我问道项目进展时,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仔细思考后,发现我们书田四不像、创意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差异化,对于他这种极客来说,他无法说服自己去做这样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产品。我们对创新这一个词还进行了辩论,我认为创新是对现有的存在进行重新有机结合,提升效率或者提升美感或体验。而他认为创新是创造本没有的东西,既然对我俩对创新有这么大的理解误差,还是不用再合作了。其实,他的想法我理解,是希望书田能有一鸣惊人的创意,让大家一听到就纷至沓来。所以,我问他有没有更好的创意呢?他说我们可以多想想,想好了再做也不迟。但我认为,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再说这也是有种子用户群的支持的。我们可以快速试错,看看市场反应。一直去想,很可能印证麦田故事——苏格拉底叫柏拉图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最后柏拉图空手而归。

当然,虽然最后没有成功说服他,网站依旧没有数据。深知技术外包弊病的我,不得不在一个技术外包平台选择靠谱兼职程序员帮助我开发网站。接下来,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沟通磨合,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到了约定的时间,结果上线又延期,还有诸多bug。关键是书籍的数据需要爬虫技术,原先约定的外包说可以解决,结果最终还是需要我另请高明。无奈,我又让我哥帮助提供爬虫技术,他钻研了好些天爬虫技术,帮我们爬出近3万条目,最终才有一定数据呈现。但交互做的一塌糊涂,技术外包花了钱倒不说,关键是过程中对项目的把控真的太让人煎熬了。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必须要有一个愿意全身心投入书田项目的技术合伙人,这个事情才能做成。后续陆陆续续约见了一些人,但因为技术能力原因没能合作。

幸好这个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个喜欢现代主义文学与哥特风格的知性女生小红。性格幽默的小红很快的将小四、阿喵、阿辉、阿志还有我凝聚在一起,偶尔趁着周末一起聚餐,聊着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聊着国学的渊源,聊着书籍的未来是否会消失,聊聊文学、聊聊书田、聊聊未来。尽管那段时间,产品开发的进展很慢,但因为和大家一起,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

眨眼间,又到了2015年年中,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读书应用如春笋般涌现,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希望将书田完整实现的心情。考虑再三,毅然决定辞职创业做书田。因为经过前面近3年的沉浮,日子在一天天消磨,产品却进展不大,手里可用的资金只有不到5万。我唯有破釜沉舟,一门心思扑在书田,去推动,去找人,或者去融资招人,书田才不至于终日无法以良好的状态面世。

当我把想要辞职创业的想法告诉周围的小伙伴时,各人表现不一。阿辉因为家里变故,经济压力变大,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阿志考虑再三,决定晚些时间再辞职;小红则变得比以往更加理性,希望我思考清楚,万一失败怎么办。但她支持我的决定,只要我不后悔。并表示,后面需要资金,她会随时支援。他们的决定,我非常理解,也很感谢他们对我的直言和支持。这让我越来越坚定,想要实现自己的想法的人,也只能是我自己。想要实现大家的想法,也必须有一个人先迈出去。

第五幕 开启

2015年8月1日,我正式辞职,休息了半个月,设计了书田文化衫,开始在网上售卖。后来没成想,文化衫的销售竟然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8月20日,开始注册公司,正式投身互联网创业浪潮。公司营业执照下发的那一刻,我对自己说:这家公司一旦创立,就要永远存在下去。

接着,我穿着自己设计的书田文化衫参加了9月份广州的创业沙拉大赛。尽管每个项目只有5分钟的路演时间,但在最后主持人宣布开始投票的时候,我冲上台呼吁大家为书田投票,那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项目在台前呐喊。赛制规定,得票前10名,有资格现场招募队友,并招募超过3人才可晋级。结果出来后,书田第7,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我路演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台下观众反应平淡,点评导师还提到“找书这个天花板”,我的回答是“找书是一个入口,掌握了入口,后续的闭环即可快速形成。”并没有让他满意,便被主持人请下台。

幸运的是,从深圳赶来参会的阿冬对书田感兴趣表示愿意组成现场团队,加上我邀请的小爽,开展了为期52小时的头脑风暴协作,并不断有对书田项目感兴趣的导师过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再次证明高段位的人根本不需要选书师,因为他自己就可以选书。而让他放弃其他平台到书田为他人提供选书服务,驱动力太小。也罢,那我们找到那些愿意无偿或者去帮助他人的读书达人即可。于是我们决定通过诚挚邀请知乎读书大V、豆瓣读书达人来到平台,为读书人提供选书服务,并通过更多丰富维度的标签将书进行分类,供书友快速筛选,比如地区、时间、行业、职业等属性。

决赛,书田未杀进排名。但收到了一个创服机构CCIC负责人的入孵邀请,并提供为期2个月的免费入驻和导师服务。阿志也如期辞职和我一起入孵,从此创业路上不再孤单。这2个月,网上也投了不少BP,拿着半成品的书田网站见到了一些投资人,都没有下文,大多数投资人表示,欣赏你们对文化的热爱,但这个行业你们做不了。我们只能微微一笑。和其他的创业团队交流拿投资的一些诀窍,现在看来,还真的是各有各的成功。项目有可借鉴的成熟商业模式、在红海赛道、团队是BAT&留学背景均能大幅度提升融资成功率。而文化内容创业,是一个投资周期长的产业,也是一个讲究资源的产地,书田从草根走起,创始团队并无光环加身,在业内资源稀少,注定走上了一条艰难的不归路。但没有回头路,团队决定继续迎难而上,没有资源就要去创造资源。

这段时间,创服机构负责人很是关心地多次找我探讨打磨项目,并为我介绍投资人认识。其中一位投资人听说我做书籍相关项目,表示自己也是忠实的书迷,问我:“你知道比尔盖茨最近在读什么书吗?”我说不知道“你知道李开复最近在读什么书吗”我依然如实回答不知道。他又问我团队人数多少,我说加上兼职的一共7个(其中还包括小红介绍的朋友负责公司财务的小黑),他随即表示:你没有做好准备。当你做好准备了,我们再来好好聊聊你的项目。

而另一次多个创服机构的负责人和其他创业团队CEO聚在一起,聊我的产品时,看了我的产品界面后,多人表达了我的产品不够酷,要想办法怎么变得有趣,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时候,我有些不解。我认为我的产品就是给那些和我一样,直接解决问题的人,追求娱乐和趣味并不是读书的初衷。于是,他们竟然一个个离开座位了,只有一位大哥留在座位上。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我向那位大哥询问他怎么看待我的项目。他没有聊项目,而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兄弟,当别人给你建议的时候,你要聆听他们,反驳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思考什么能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些天经历了多少否定、质疑和打击,都不如这一席温润的话给我的力量。我加了这位做咨询服务的大家微信,至今不忘他曾经不经意间给我的关怀。

事实上,现在回首来看,自我怀疑的种子,已经在那个时候埋下了。

第六幕 聚人

此时,团队没有技术合伙人,书田依旧是个无法交互的半成品。而书田的项目理念已经不被这家创服机构所认可,也被提醒免费入孵快到期,建议我们去另一家创服机构。我们知道这是被要求离开,于是选择了申请入孵3W空间,与投资经理进行面试,面试还算顺利,基本认为我们的项目靠谱,但对我们的运营目标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在半年内达到10万粉丝。当时刚开始做订阅号,不到100人,虽然在接下来的1个月快速拿到了原创标识,2个月内拿到打赏功能,但粉丝增速依旧很慢。我们将选书师的模式在订阅号上进行推广互动,但收效甚微。团队已经开始怀疑这种模式是否真的可行了。

我当即决定招聘技术合伙人和新媒体运营岗位,将书田的模式完整呈现,否则真的无法知道到底是体验问题,还是模式问题。

很幸运,面试了一位毕业一年、工作两年从老家赶来广州面试的全栈工程师景辉,当我谈到以人工互动找书为特色,以算法推荐为未来时,他的眼睛里有光。面试当晚一起吃饭,景辉便答应以低薪在元旦后加入团队。接着便是因为我在网上发布的一篇《我创办【书田网】的初心和梦想》文章而加微信想要加入书田团队的天恩。天恩刚毕业,之前也在创业公司实习,一心希望进入具有文艺气息的文化公司工作。看到她人很有朝气,写的文章也挺有模有样,立即邀请他加入团队。其实,与其他来面试而未被录用的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景辉和天恩具有创业者的自我驱动力在,这种对工作的激情和我们一样是自赋。

年底,之前创业沙龙认识的钟兄也闻讯加入书田团队,自此,书田全职团队变成5人,我负责产品和设计,景辉负责前后端开发,阿志负责用户运营,天恩负责新媒体运营,阿钟负责活动运营。我们退出需要缴工位费的3W空间,一起在不到20平米的我家办公。4个人在客厅饭桌上,一个人在卧室地铺上办公。那个时候,吃饭大家一起吃,睡觉大家一起睡(景辉直接住在我家沙发上),每个人都是团队的重要一员,每个人都独当一面。

自我驱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是,技术合伙人景辉在连续2个月的时间内每天只睡3到5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全部用来开发。除夕前,书田全职和兼职的团队一行7人在KTV聚会,我为每个人送上了一只印有书田logo的钢笔,以及一张我手写的明信片,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书田和我的支持。而景辉在大家欢乐歌唱的时候,竟然躺着沙发上睡着了,我看着鼻子不禁一酸。那天,是我创业以来最开心也是最凝重的一天,我发誓,未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群如此全力以赴的小伙伴。

但,接下来的5个月,这一切的美好,被我亲手葬送。

第七幕 天花板

2016年开年,网站也很快顺利上线,可以向选书师提问,到没有交易功能,问答模块、关联书籍功能已经全部完成。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问答、文章访问目标书籍了,并于其他书友交流

为了团队能够不那么憋屈,便咬牙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老小区套房用来办公和自住。并新租了一套办公室旁边的房子,改装为书房,由钟兄全权负责在此开展线下活动业务为线上导流,包括办周末读书会,周一到周五晚做国学班,并购置了8个书柜,团队内的书和网友的书邮寄过来,供来访书友阅读,俨然成为一个广州文化青年聚集地。这个项目就叫书田汇,书田汇的活动一期比一期办的更具人气,但场均人数始终无法突破,虽然成为公司第二收入来源。为此我们还专门做了一次书房众筹活动,获得了更多网友的支持,但整体依旧入不敷出。

由于之前一直认为写问答、书评的输入,要想深入撰写,最合适的载体是电脑,因此一直都是优先开发PC端网站,结果移动端和微信的红利并未享受到。加上很多书友都在问我们是否有APP,景辉自告奋勇说可以尝试做安卓版,于是我们很快招聘了一位ios开发工程师小陈。3个月后,团队解散,APP都未上线。我后来反思,这是第一次严重的决策失误。如果重新来过,一定直接尝试做服务号再加PC端。用户在移动端会因随手编辑降低内容质量,而不适合撰写文章和回答,但一定适合快速传播和阅读。虽然,我们做了内容页面的wap端兼容,但依旧无法沉淀足够的流量和用户。

另一边,线上的产品在往外推时,遇到了很多冷水。包括我内部邀请知乎大V,被人举报,禁言长达1个月。邀请近200人,实际上来了不到10几个人。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是小平台,根本就没有流量。来了也没人互动。于是,我们将互联网、历史、文学方面的找书问题,汇总发布了近两百个,通过运营手段,去重点打造口碑案例,内部塑造选书师典范,网站渐渐有了起色。可一旦运营手段停止,发现网站日活便会下降。这让运营同事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亚历山大,开始认为产品并不是真正的刚需。真正优秀的产品,用户是自运行的。我认为内容产业早期必经的积累期,所以让每个运营同事认领了内容积累、用户获取的指标。结果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增长还是依旧缓慢。总体用户注册量不到2000人,日活还不到30人,大部分还是自己人。大家一起讨论试图找到问题,优化产品,但最终都一筹莫展。

当时,罗振宇的产品得到如日中天,当我看到得到时,发现其产品逻辑和我们如出一辙。但他们是导师读书讲解给阅读者,并且因为拥有业内极多的头部资源,供需充足。但我始终认为,咀嚼过得并不是得到,购买也并不是得到。唯有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成为生命系统的算法,才是真正的得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在思考,如何帮助人们真正吸收书籍里的知识。

又加上我屡次外出寻找融资,都杳无信息。其中有一个深圳的美元基金投资基金在看到我们的线下活动数据后,认为我们的项目和他们的赛道一致,决定投资20万占股20%。我了解到其背后没有书田需要的行业资源,在业内也无口碑,对书田理念了解并不深,并考虑到对我们的估值过低,在和团队通报后,毅然拒绝了。因为我相信,这一次有人感兴趣,也就一定有下一个识货的投资人。结果,这真的是截止目前最后一个对我们表达兴趣的投资机构。

如此一来,没有获得融资,加上工资、其他支出,每月支出达到2万以上,启动资金和向朋友借的10万很快花光。我不得不开始找朋友借钱,通过支付宝、微粒贷借款让公司继续支撑下去。鉴于我把团队每个人都当做公司的主人,便将公司情况开诚布公地与大家进行讨论。

首先讨论如何让活动变得更吸引人,最起码能达到收支平衡。这个时候,与钟兄的意见不合开始初见端倪。我认为活动肯定还可以优化的,他认为做文化就是这样,没有火热很正常,要面对现实。于是我们约定,如果2个月内继续入不敷出,将会退掉书房,书田汇项目由自营改为合作的模式继续开展。而运营工作,我更加对阿志和天恩施加了压力,并且控制不好情绪,往往在讨论问题时,高声说话。事后,我又觉得不好,便私下道歉,和他们聊天,表达我这个人性格耿直,有话不说心里憋着慌。但他们都表示非常理解,了解我这个人。事实证明,情绪的问题,可能当时被释放或被压抑,看似解决了或没有波澜,实际上在某一天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经过反复挣扎,最终无奈地与团队成员协商将原本每个人并不是很多的工资进行降低,尽量减少开支,保证在密切关注我们的两家投资机构做决定前公司还活着。要知道,我自己至始至终是不拿一分钱工资的,除了为每个全职的小伙伴发工资,为兼职的伙伴发补贴,付房租水电,每到月初、月中、月末都是还贷提醒,压力大到晚上会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双手已紧紧握成拳头。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但握着拳头睡觉的肢体本能已经养成了。汗!!!

第八幕 人散

书田网的问题,解决办法还是得我来想。于是,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询问交流了近百位种子用户,印证了我一直绕在心头的想法,将书田从“为你选书”转型为“为你构建知识体系”。因为我发现之所以目前数据增长速度很慢,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主要还是面向初阶阅读者,找书这种模式,阅读达人是内容提供者,初阶阅读者是内容获取者,由于阅读达人数量本就较少,从其他平台迁移的成本太高,导致供需双方失衡。要想继续做下去,耗费的时间实在太长,以目前的资金状况,很难支撑到拥有头部资源的那一刻。从底层的需求来说,找书实际上解决的是读书效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即能帮助初阶阅读者提高读书效率,又能帮助阅读达人提高读书效率呢?如果二者都实现了,那利用供需关系和信息差关系形成的交易模型将会有更多可能。

如何提高读书效率?实际上就是明白自己的想要什么,接下来需要阅读什么书,读完了之后把吸收到的思想与同样看过该书的人进行交流碰撞,总结并付诸于行动。“为什么我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即便拥有知识,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实际的行动,也是白搭。如果你能将知识获取、分类、所以我们书田要做的就是:一个频道【书】帮助用户基于兴趣对书籍、文字、思考、创作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准确描述自己的知识图谱,并获得对应的知识推荐和达人推荐,从而构建和分享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个频道【田】,多维度的选书神器帮用户快速找到目标书籍、文章、问答、书友。当用户在【书】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就知道了自己的特长和需求,可以通过在【田】传播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部分目标。

我迫不及待的告诉了之前种子用户群里的部分书友,他们表示这个创意很棒,尤其是智能推荐和选书神器。但对于构建知识体系,属于较陌生的范畴,但听到说能帮助认识自己,表示很愿意尝试这种操作。我将想法和书友的反应告诉团队成员,大家没有反对,认为这是一种可能不错的尝试。经过团队内部讨论,以及部分书友操作模型,确定最终产品方案,于是立即开始着手开发。

另一边,我参加一场大型创业会,会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介绍自己的产品,我说出了新的书田理念,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会后还有人不断询问我关于书田的想法,包括一些投资人。我越来越觉得这次转型,真的会很有希望。

一个月后,网站在景辉日以继夜的开发后迅速上线,虽然界面和交互做的异常粗糙。没想到推出去之后,第一小波流量进来后,便石沉大海。一个星期后,如此,一个月后才新增不到1000新用户,这其中还有3篇因为团队和书田改版,创业媒体主动联系到我登门采访报道的功劳。

书田2.0的冷启动,以及两家投资机构的再观察回复,让原本日渐低沉的团队氛围变得异常低沉。

一位投资经理和我推心置腹,在了解到公司团队的股权架构时,发现全职的人中只有我一个人出资,占绝对大股,纳闷其他人为什么不投资。其实是我自己希望尽量不让大家有太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低工资也是可以兑换为股权的。事实上,其他团队成员的确也积蓄不多。她便下了一个结论:你们团队现在很危险,因为本质上只有你一个人在创业。

再次聚在一起开会分析原因时,阿志终于表达了知识管理并不是我们书田应该做的观点,他认为知识管理尤其知识图谱是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公司才能做的,我们这种小公司根本竞争不过。而我认为市面上目前很少有位普通人服务的知识图谱产品,而知识管理类产品又不能分享,无法发挥最大价值。我们的产品刚好弥补了这两点。接着他表达了做找书才是他加入团队的原因,如今产品已经不是自己希望的方向,他决定离开。纵然在我解释书籍本质上就是知识后,他还是在一个星期后离开了。

第九幕 我可以吗?

阿志的离开,是我陷入自责和自我怀疑的开始。接着没过多久,天恩也以家里有事为由离开;景辉以在家办公为由,渐渐开始出现怠工现象。留下经常出外活动、继续为书田汇奔波的钟兄和一直默默不语的ios工程师还在全职工作。当只剩我和ios工程师办公时,家里静的感觉掉了一个针都听得见。那种感觉,我永远不想再经历。

那段时间我的睡眠开始成了大问题,偶尔和朋友见面,都说我老了至少十岁。于是我试着和钟兄谈心。研究国学和佛学的钟兄不再像以前那样侃侃而谈,而是教我打坐和禅修。我知道,此时此刻,大家都已身心疲惫,说再多已无任何作用。这种状态,再这样熬下去,已然没有了意义。我决定解散团队。

我提前了一个多月告诉大家,这个月还会发工资,但下个月再也发不出工资了,希望大家做好准备。不愿意继续的可以离开,但无论如何我会继续坚持,并再尝试寻找投资。

一个月后,钟兄和ios工程师离开了团队,留下我孤身一人。

我退掉了书房和办公室,回到不到20平米的城中村租房,开始了我的人生低谷期。那段时间,每天醒来,除了压在身上的债务,还有对过去的悔恨和自责。

自闭的3个月里,我很少外出见人。我每天问自己的就是:为什么我做的不够好?我为什么让原本完整的团队变成分崩离析?我的产品能力是不是真的不行?我的领导能力怎么可以这么差......

后来慢慢自问的问题演变为: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会怎么做?怎么做资金的管理?招募什么样的合伙人?在团队前进的过程中我该注意哪些?用哪些标准来衡量我产品的好坏,是否值得继续坚持下去......

这些问题,像一个个石头砸向我。

如今,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这些石头接住,并放在我的心底。

第十幕 继续

团队解散后,一直关心团队发展的小红,也经常过来和我聊天,给我疏导心理,给我推荐余华、莫言的作品,让我逐渐真正懂得苦难才是人生。

我开始去健身,一个月后,精神状态好了不止一点。

我开始在书里,在文字里寻找一份宁静的力量。在仔细研读朋友借我的《链接》这本书之后,我将自己对书田2.0的所思所想将书田的理念浓缩成一句话——让知识离人们更近一步,并写成一篇文章《如何构建你的知识体系》发布到各大平台,作为我继续链接书田,了解大家对知识认知的存在。

如今,书田网依然存在,不停的还是会有人因为我的文章而注册浏览她,她缓慢地增长着。她就像暗物质一样,在网络的宇宙里,偶然被触发了知识体系的人类发现并造访。我对她一直还抱有期望,因为一旦知识体系的理念传播开来,她将迎来更好的未来。纵然她的交互体验需要优化,还有一些bug需要处理,但我依然坚持每天上去浏览她,在上面写文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年初我找了新工作,并带着书田的产品思路去面对周围的一切。这个世界就像黑洞一样,是由无数的生命和无数的知识、信息、数据构成的。如果我们要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需要在世界知识库里,找到那些自己感兴趣、需要的无限关联的知识元,这些知识元是由定义、描述、相关的文章、问答、书籍甚至电影、音乐呈蜂窝状构成。每个人快速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那些优秀的关键枢纽(自带丰富高质的知识元)建立链接。当你链接的知识元越多,抑或越深度高质,那么你将变得无比强大。这些理论和实践成为我新工作的行动指南。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事实上,在行之前,学、问、思、辨都是一种知识管理——如果用技术语言来说——根据自身的需求,访问结构化数据来源,并进行不同类型数据的筛选、多重数据的排重、消歧,再加上人工干预,和语音、视觉识别交互,就可以精准地、便捷地满足每个人知识需求。基于这样的思考,在书田的基础上,我做出了一个书田的升级版模型——2001大脑漫游,一个可以让你便捷搜索知识图谱,并快速构建自己的知识“方碑”,与世界其他同道的人一起享受并创造知识的平台。当然,现在,2001大脑漫游还只是一个模型,无法访问。

这些思考,这些行动,依旧源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准确的说,是经验。

我喜欢哲学,喜欢密室电影,喜欢日本文化,我便会疯狂的汲取和密室哲学日本相关的任何知识,并将它们一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分类好,并在书田、贴吧、群里享受与同类人交流的快感。为与比我了解更多更深的人交流而高兴,为能帮助那些新人而欣慰。如此一来,我也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去改变自己,去改变世界。

我们创业也是一样,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不为金钱,不为安逸,而是为了共同的梦想,共同的志趣,成为彼此生命的链接点,成为一路同行的人。人都是希望动物,如果公司没有了增长,就像人没有了生长的希望,一切将会凋零散去。但那些对梦想的追逐,对成功的渴望永远不会消失;而用几十万人民币和一年多的岁月换来的血的教训,关于如何做产品,如何带团队,如何融资,如何管理资金,如何管理情绪的经验和教训,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些经历真正地融入到我的血液里,成为我的生命经验值。

创业不是一个时间段,它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担当、挑战、永不放弃的精神。就好比我,无论现在是否是自己创业,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把工作当做自己的工作。不避开任何困难,直面它,解决它。

那些协作、默契、碰撞、争论、痛苦、怀疑、指责、理解、欢乐、笑声甚至一个眼神,将一个个产品不停地往未知的方向推进,将不同的人带向同一个地方抑或不同地方,这便是我们的世界。

最后发现,“改变世界”不过是“成人达己”“知行合一”。

创业也似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出不去,也永远不愿意出去。

期待那些曾经同行的创业者,请和我一样,一直在路上。因为,有一天,我定会抵达我想要的地方,而我并不想对你们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566评论 9 209
  • 所谓“我们”,并不是1989的同龄人,因为上学较早,更多的是与87、88的朋友厮混,所谓“我们”,便指他们。今年,...
    張十柒阅读 267评论 1 3
  • 如果说生命的起初是父母的给予,那么从挣扎着胎落,从第一声嘹亮的啼哭开始我们便是孤独的。一路孤独前行,一路向死而生。...
    孙玉玲_墨语枫香阅读 728评论 2 8
  •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越是那些跟你越亲近的人,你越是喜欢发脾气,而那些不怎么熟悉的人,见到的都是你的好脾气。 为什...
    张鱼的故事阅读 5,672评论 0 2
  • 我们来看看明朝那些事里面关于朱元璋参加革命时情况的描述: 此时摆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势严重了,如果不去起义,很有可能被...
    刘豫阅读 50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