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
茶道是日本文化和生活美学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郑重的仪式。森下典子的记录了自己二十几年来学习茶道的细节及对茶道的感受,让读者对日本茶道美学有更深入的体味。
茶道是一种身体语言,通过流畅的动作和过程,让沏茶者亲身体验到动作中蕴含的意义,在舀水、倒茶、擦拭、观赏的过程中,静静地凝视当下的情景,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感受。这是一种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练习,“茶道的领悟并无时间限制,无论三年或需要二十年,都是一个人的自由,该领悟时就能领悟,成熟的速度因人而异”,这句话忽然令我非常感动。习茶不要要问太多“为什么”,照着做就行,一切的一切,经过时间的淬炼,终于会亲身发出“啊,原来是这样啊”的体悟。相比而言,学校的教育往往要每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学会某事,并且分出优劣,教会人竞争的残酷。而茶道包容每个人的不同。
习茶也不需要考虑思考太多,听着手的感觉去做旧好了。放下忧虑,凝神于当下。记得有人说修佛有很重要的一项是放下忧思,每日只要重复身体的劳作就好了。
“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
静静地去品味每一个当下,就是所谓的“一期一会”,抱有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珍重态度。珍重地对待每一次相聚的人、事、物,因为人生真的会有难以相聚的时候,而每一个下一刻,也终将不同。
细细地品味每一个季节的轮换。在茶道中,季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茶室的字画、插花、和果子、茶具,都应季节而不同。
“无论是可爱的草花或是朴素的树花,一年四季将壁龛装饰出不同韵味,春天充满超气,夏天沁凉,秋天寂寥中仍具华丽,冬天皎洁。”
包括和果子(点心)也依季节不同:“光是以甜馅皮包裹的‘金团’,三月可以做成外表蓬松的油菜花,四月是樱花,五月是椿花,实在令人赏心悦目。夏天用葛粉,寒天做成的和果子也尽情表现出水的沁凉。和果子在素材和味道上发挥无尽巧思,增添了季节感。”
凝神于当下,不忧不虑,此刻就是最好的日子,最好的时光。在仪式感和过程中领悟自然和生命的曼妙。
2、《美在青苔》
《美在青苔》是李长声的随笔集,以日本物、事、文化为闲谈对象,态度散漫自由,轻松谐趣,彰显知识之美。知识和文化自然是好的,但故作的谐趣想让文章彰显的轻松氛围,却反而让文章不那么耐读了。里头关于日本茶道的篇目有《茶·茶道·煎茶道》、《茶碗》、《歪瓜裂枣之美》。书中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源流说得很有历史感,比如茶是如何流传到日本,日本从痴迷中国器具风物如何到创造自己的独有器具之美。中国的器具太完美,瓷器的精致细腻和山水绘画,都是顶点,无法超越,所以日本人从破坏那完美、均衡中实现朴拙、歪瓜裂枣之美。那些我们看上去釉药流淌,如废品的器物,那些仿佛烧坏的粗陶,失去了常规的形态,顺其自然的残缺,反而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就连茶道也是一样。从早期热爱奢华金银打造的茶室,到后来开创的“禅茶一味”,摈弃奢华圆满的器具,使用平常百姓喝茶的碗,遵循“室忌华、器忌新”,“”必用苦窳缺敝之物,曰某年造,某匠作,乃至一破瓯,一折匙“”的闲寂茶观,居陋室,土墙白纸,简素枯淡。
《京都一年》
深秋的京都,早晚虽然寒冷,但白天大致晴朗,而丹枫黄叶与远山相映,风景特别宜人,所以各形各色的聚会最多。
这段话出自林文月《京都一年》中的《京都茶会记》,文字质感十足,古朴典雅。《京都一年》是林文月在京都求学的所见所闻,记录京都生活习俗种种,不同于以游客之心观京都。舒国治《门外汉的京都》更像是一则导游小记,而林文月的文字加上才情,对京都文化又更细腻深入的体味。比如《京都古书铺》《樱花时节观都舞》《空海·东寺·市集》。
就茶道而言,记录作者一次参加茶会的亲身体验,不做过多评论,工笔画白描此种情形,反而意趣黯然。
在客人享用糕点时,炉前的女孩子已擦拭完毕,开始沏茶。她保持不慌不忙的悠闲态度,先用长勺舀取炉中的热水,倒入茶碗中,次将茶筅置入碗中,徐徐搅动,此举目的在用热水温暖茶碗,并使茶筅柔软。其后将水倒出,用方巾拭干茶碗,另用一小茶匙,从茶罐中舀出二匙绿色茶末(茶道所用的是粉末状的茶叶),置入碗中,再冲入热水,然后以茶筅快速上下搅动,直至粉末和热水完全融化而呈泡沫为止。
茶人的娴雅,动作的流畅以她同样流畅婉转如舞蹈一气呵成的文字写出,读来是满口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