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自习辅导,发现有一些学生做题目时,总是面前放着习题的参考答案。题目看了一遍,没有多想,更没有冥思苦想,便急着寻找对应的参考答案,然后就是边看边做,题目的过程写的很好,似乎作业也完成的很好。
上周有位学生家长来到我办公室,和我聊了一会他孩子在家学习的情景。孩子一直学习很自觉,周六周日在家也还在做题。用学生的话说,那叫刷题。然而一到考试的时候,这位学生考的不差,但是就一直考不太好。我就问这位家长,孩子在家怎么做的题呢?他告诉我,孩子做题时,都会把他的手机拿去,据说下载了作业帮学习软件,不会做的题,一拍即可,详细参考答案随之就出来了。
这位家长也无奈地说,不知这种学习方法行不行,遇到问题大人不能帮着解决,高中的许多内容也不会,往往只能由着孩子了。
原本以为百度很强大,输入试题的几个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该题和该题的解答,甚者相关类型的试题也能找到。没想到新的手机APP软件更完善,拍照,立等可取。
从百度输入搜题软件,立即出来十几种。其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讲的非常令人心动。摘录如下:
对广大需要做作业的同学们来说,作业简直就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手机里安装一个拍照搜题软件,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作业任务,哪里不懂拍哪里,分分钟就有答案,so easy!
我的天,老师要失业,学校要打烊!搜题软件要夺老师的饭碗了,老师拿到一个题,还要思考思考,也需拿笔画画写写,到手机那,分分钟的事,都快秒杀了,真是太厉害了,我的哥!
再往下细看,百度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觅题,作业通,作业狗,作业盒子,作业神器,……琳琅满目,任你挑选。
他们还有口号,比如作业帮,让学习更简单;小猿搜题,学渣一秒变学霸;玩手机也能爱上学习。在搜题软件面前,一切的一切,通通地so easy!
从班上随机叫来几个学生,询问了一下关于这些搜题神器的情况,他们都说早就在用了,很好用,比老师讲的还详细,只是一些关键步骤看不懂,看的快遗忘的快。
这个时代真快捷,作为教师的我深感已经out了,一直认为手机就是手机,接打电话是手机的本分。然而在强大的APP面前,一切都有可能。手机功能深,我想回农村。
但我突然感到这些便捷功能的可怕,单是方便搜到答案的功能就取代思考的过程,就让人担心了;再联系到有些学生做题时喜欢边看答案边解答,重结果而无思考过程,就更让人担忧了。
社会的浮躁已经严重辐射了学习,很少有学生沉下心来,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学习开始走捷径了,缺乏思考的解答,只能是一知半解,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学习是慢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才需要时间,更需要过程。
平时里,拿着参考答案,搜着详细解法。看似很努力用功,实则避重就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试时,只有一张试卷,手里的拐杖没有了,能给的提示分析没有了,因此就会出现容易题做不对,中档题做不来,拔高题没思路的现状。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隐性失分比比皆是。听老师一讲就懂,一听就会,自己做,一塌糊涂。
这些情况,是不是和我们对参考答案的依赖有关呢?司马光在给他的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中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有答案做题易,无答案考试难呢?
经济学家杜森贝曾提出过著名的刺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显然,刺轮效应可以视为司马光俭奢论的应用。
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人有了欲望,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满足。比如你渴望拥有iPhone 6 plus,有钱的话,买几个换着用,就是任性。然而问题是你没有钱,然而欲望折磨着你,那么你会想方设法,啃老、卖肾、买血、裸条贷、偷窃、援交……,谁知道你能用什么方法!
所以,我们对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但是对于过度的,乃至贪得无厌的奢求,必须加以节制。
欲望常有,而节制者不常有。如果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的话,过度地放纵奢侈,不能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富不过三代”就成了必然,因为到第三代就只能光棍,从而断子绝孙了。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这是刺轮效应的不良后果。
那么,学生对参考答案和搜题神器的使用,是不是也掉进刺轮效应中了呢?好习惯是养成的,坏习惯是形成的。
做题,千万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做题的作用,它绝不是完成老师的任务,也不是单纯为了熟能生巧。不要把做题当作刷题,从高考命题的立意历程来看,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现在的素养立意,正是针对做死题,死做题,做题死而提出的。
其次,问题只是一个载体,利用一个问题,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你的思维会有什么反应,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下一步你有什么计划,这可能都是你能独立解决问题所必须的。
再者,我们核心素养是什么,做题的思考过程,由问题的表象反馈出的内涵和外延,归纳,推理,演绎,发散,……,思考的过程必不可少,只有答案的结果是没有结果的答案。
还有,学习的被动也必然产生对答案的依赖。如果你不爱他,还让你喜欢他,真的很为难,于是应付给个答案也在所难免,表面上的苦笑掩盖不了内心的厌恶。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之后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
答案并不重要,重要是问题思考的过程。甚至答案也只是个答案,仅供参考而已,我们更不能受到答案的限制,从而左右了我们自由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独立的精神。
我们的生活只有今天,昨天是交了卷的今天,有了参考答案也晚了;明天是未拆封的今天,没有人能知道答案,无从参考。人生无草稿,人生也无答案,似乎说的就是这个理。
别让参考答案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