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太多的人生活得不够如意,把怨气都借故撒到别人身上。
我见过太多被迫承受他人脾气与不满的人,内心深处隐藏着却罕有爆发的压抑。
我见过太多家庭都有本难念的经,父母们把孩子当作他们生命的延续,而不是根据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们在万物中自由生长。
每每提起代际关系之间存在的话题,我的内心总是无比沉重,现在亦如是。
从寒假开初算起,到现在的五月中旬,我在家里待了快有小半年了,只是有时候,很多圈还是呈闭合的状态。
我还是被困在琐碎枯燥的生活圈,并且没被它给予任何的转圜之地,所以我只能慢慢磨,慢慢走到一个又一个缝隙边,缩小我的身体所占空间,收敛我的意识流经范围,以便能更快更有效地从生活的困顿里突围逃逸。
我想我和很多人一样,又或者和很多人都不一样。
我的生活算不得很好,却也算不得很差,只是这样的生活,距离我想要的生活质量,生活层次还差了很远。
所以,我才会想要步步向前,才会想要突围出圈,而不是一味逆来顺受,被生活压弯了挺直瘦弱的脊梁。
—
我很早前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不只想做个温柔体贴的人,我更想的是我能做一个很酷很炫的人。
具体来说,这是我最想拥有的性格特质:只要我想,我的气场,随时就能蔓延到十米之外。
我要我随时都保留骄傲,随刻都能甩得出够分量够资格的底牌,而且姿势还要足够帅。
我很想告诉你们,也告诉我具体该怎么做,步骤一二三,方向ABC如何如何,但我不能,对,这次是不能,而非不敢。
生活充满无数的不确定性,也充满无尽的无解习题,也充满不计其数的参考答案。
只是这一次我在浩瀚的题海宇宙里搜寻良久,还是没能找到最确切的答案,所以我自然也没法告诉你,或者你们,怎样的方案才是最有效的。
我,顶多能分享给你一点摸索途中习得的经验——
那就是顺势而为,但保留自我底线,并学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或许你既能够谋取最大的利益,又能够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被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同化。
开放性习题的答案从来没被固定过,最重要的是你怎么选择,还有就是选择之后,你具体怎么操作。
讲到这里,这个话题算是终了了。
朝前回望好几眼,时光如流水,几个月像盛夏季节的阳光,在我十指间来回穿梭。
不知不觉,生命线上的几个月又过去了,我又老了零点几几岁。
不过还好,在这渐渐老去的零点几几岁里,我不是只被困难所难,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我还是有零星收获。
虽然很细微末小,但,比起没有收获,比起向后退,这样也挺不错。
—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长成了现在的模样,好像不是过去希望成为的样子,又好像是过去理想中的样子,所以才会时而想起来落寞,时而想起来庆幸。
这漫长一生,细细想来,人似乎总在纠结中辗转成活。
这样一想,很多事就都能很快想通了,也难怪乎那么多人对生活会发出这样哀悲的慨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言者却只二三。”
之所以和你们分享这件事,大抵与我的生活状态很有关系。
昨天下午我在收银台边坐着,爷爷与店里雇佣的阿姨在讨论这个话题,关于人这辈子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他们还讨论了蛮久。
具体内容我是记不清了,就记得这个主题,就把这个主题摆出来和你们讲讲,也顺便把我所想到的东西和你们说说。
—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刻,好久不曾联系,过去关系挺好的朋友忽然给你发过来一句消息,抛给你一个明知答案的问题。
你有时候会不会疑惑,这到底是对方与你久别不见后的客套寒暄,还是明知故问,侧面反映出他在他那边,生活得并不好,想获得别人安慰,想被人理解。
“某某/某某某,最近还好吗?”
不管生活质量具体怎样,是顺遂,或是坎坷,亦或是不好不坏,我想你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回答类似这个答案的答案:
“我啊,最近挺好,你呢,怎么样?”
然后你们又回得到差不多的回复:“那就好,我也挺好,咱们都挺好。”
我以前也不是没对这个事下细想过,只是每次思考到一半,我就主动或者被动放弃了。
大概是自我感觉对这个东西体会还不够深刻,怕妄自高谈阔论,致使失了这物品/这事件本该拥有的高档逼格。
现在之所以会选择谈论起它,不是因为不害怕自个眼界狭窄,想法不够周全完善,而是因为很明显的这一点:感受比从前多很多,也深刻很多。
—
就拿我几年前的高中好友来说,现在哪怕都在同城读书,甚至说学校距离很近,我们都很少聊天,也从来没再在高考结束以后,再聚在一起,出来玩过。
想起来不是没有难过,也不是没有感慨的,只是后面还是释然了。
有的人有的事,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也许就真的只是简单地陪你一程,再无声地给你上一课,然后,到了一个时间点,你们依依不舍,心怀无限眷恋地作别,再彼此带着彼此的理想继续度过各自的人生。
或许,在某一处互相分开的你们,以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所以,分开时,一定、一定要多看几眼。
缘分强求不来,强扭的瓜不甜这个理多少人都清楚,但不一定每个人在遇上的时候,都能很识时务地做个俊杰。
有很多关系,单方面放不开的原因不一定是你很在乎,也许只是你没找到足够好的替代品。
很多时候,人性是经不起太多考量的——
个人认为这就跟我在某本经典书目扉页里看见的,笔者摘录的某个名人的这句话一样,“人不能承受太多真实。”
—
记忆开始涨潮,潮水将我的思绪送回到好些年以前,那时的我,也不谙世事,也有多少小心思,也有很放不开过谁。
只是啊,那些青涩张扬的青春啊,没多久后就都过去了;那些年少轻狂啊,都被携卷进岁月光年里,湮没在名为过去的抽屉夹层里。
有很多事没有结果,也有很多结果的产生说不上来原因。
就一如当初,有个人选择放开我,而我选择放开某个人,最后,我,或者你,都成了谁谁谁记忆积木构建成的宫殿里无解的谜——
跟很几天前我追的爱情悬疑台剧里《想见你》唱的插曲里的那句词一样:“用尽了逻辑心机推理爱情最难解的谜。”
—
很多故事怎么结局的,我也不清楚,就跟现在,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在这个明显还有很多后续的地方,选择匆匆结束这次日常分享一样。
虽然总觉得有东西没讲完,但我也讲不出什么了,再讲也只会显得是为本次分享画蛇添足。
故,我会毫无犹疑地按下END键也在意料之中。
那么,就到这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