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贵阳前,我们特意找了一家贵州菜馆,以吃总结此行。经过几天试吃,我们仨,一人两个菜,很快就点好了。这家饭店用竹签点菜,每个样菜旁边放一个竹筒,筒内放着数根相同的竹签,一面菜名,一面二维码。抽好签交给服务员扫码下单。
等菜的时候,我又去抽了一根签,加了一份凉拌折耳根。我知道这菜的“物性”,再三犹豫,还是点了,到贵州不能少了这种滋味。结果是妻子、女儿各尝了一口,我吃了半盘,剩下的打包带走。说折耳根,很多人不知道。说鱼腥草,就会想出它是有鱼腥味的草,但不亲自品尝,真不知道那腥味有多重。对它的评价,类似香菜,吃客反应不一,有人说它香,有人言它臭,可谓“我之蜜糖,他之砒霜”。
上海有家叫黔香阁的贵州菜馆,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时,发现菜谱上扎耳根的图片,像小时候在老家吃的“野甘蔗”,好奇在饭店里也能见到。那时候城里开始流行吃野菜,香椿芽、槐树花、南瓜蔓、菱角藤、山芋叶、豌豆苗等等,芽花蔓藤叶苗都很受欢迎,见此我想当下轮到吃草根了。服务员特意提醒这菜有腥味,我认为那是草根自带的泥土味,入口苦涩,越嚼越甜。我想到的“野甘蔗”,实际上是一种草根,根茎像甘蔗一样有节结,白白嫩嫩,能嚼出淡淡的甜味。大孩子挖出这种草根,拿在手里逗得小孩子团团转,超过今天棒棒糖对孩子的吸引力。当我吃了一口后,大失所望,像咬了一口活鱼,腥味浓烈,难以下咽,才信真有鱼腥草。
三年前,我去云贵川出差,同行有人口腔溃疡,在云南时得知吃扎耳根有清热解毒功效,可治口腔溃疡,遂每餐都有扎耳根,凉拌的,烧烤的,炒腊肉的,涮火锅的,各种吃法都有,甚至跟香菜一样,被剁成碎末当佐料吃。每次我也陪朋友吃一点,最多也就两三口,席间自然谈及折耳根,慢慢对它有所了解。西南地区雨水充沛,常年潮湿,人们口味厚重,偏好吃辣。折耳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帮助消化的良效,食之可以平衡长期吃辣引起的体内燥热。而麻辣、酸辣味又能消减扎耳根的腥臭,两者互补,杂糅出西南地区人们深爱的一种滋味,甚至成了他们的味觉依赖,一日三餐都离不开。
西南地区人们一边吃辣椒,一边吃扎耳根,但不同于今人“养生朋克”生活方式,而且有本质区别。“养生朋克”是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生活方式,例如啤酒里加枸杞,可乐里加党参。云贵川(含重庆)人家爱吃扎耳根,既是对其功效的深信不疑,又是经过一代代人实践,逐渐形成的习惯,融入了基因,随着血脉相传。
折耳根是云贵川的食物志,由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性所形成。从西南地区人们离不开的程度就可以看出,它不是那种让人吃不消的草根,生长在泥土里,却像鱼一样腥,让云贵川人民为之痴迷。蚩尤兵败涿鹿之野,部落遗族迁徙至大西南,吃着神农炎帝尝过的百草,等从鱼腥草中吃出了甜头,避乱避难业已成为一段历史,发现眼前竟是一个世外桃源。相比之下,饥荒灾年吃的观音土,压根就不是什么救世的观世音,只是一种希望和寄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