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秦文颖
20211208 《反脆弱》阅读总结#
08/21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努力工作之后,食物似乎美味很多;
2)罗马人不喜欢舒适的生活,因为了解它的副作用;
3)某些人失去财富只会让他们生活得更简单;
4)偶尔的饥饿会给给健康带来益处;
5)系统的反脆弱性来自其组成部分的死亡,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者我的反脆弱,才是应该永生追求的东西,而不是我;
【2.启发和收获】
研究生阶段有位老师提到学校里有位老前辈选择了安乐死,因为他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活得足够了,再活下去可能会因为年纪大了而遭受一些疾病,所以选择了安乐死,有时候一个故事给人的震撼会很大,让我们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这种感觉和读了《反脆弱》这本书是一样的,很多东西都有很大的冲击力。
【3.行动和改变】
无
04-秦文颖
20211209 《反脆弱》阅读总结#
09/21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事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如果你承担风险,那么那些不承担风险的人带给你的侮辱只不过如同牲畜的吠叫:你不可能因为狗朝你狂吠而感觉受到了侮辱。
2)只要预测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切身利益,那么对他人来说就是危险的。
【2.启发和收获】
1)勇于承担风险;
2)勇气是最不可伪造的美德;
【3.行动和改变】
无
04-秦文颖
20211210 《反脆弱》阅读总结#
10/21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事后预测者可以采用过滤是选择法来挑选他们的意见为人接受的例子,并将失误的预测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2)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
3)评级机构发布评级就像媒体一样高调,但丝毫不富有崇高使命;
- 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证明自己正确,而聪明人则力图赚钱,再换句话说: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启发和收获】
1)事后诸葛亮承担了很小的风险,却让人们相信是他预测了危险;
2)没有必要证明自己,若是自己坚持的事情是正确的,不认同的人越多越好;
【3.行动和改变】
无
04-秦文颖
20211211 《反脆弱》阅读总结#
11/21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有时一个人的“言论”与其生活的隔离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人希望他人过某种生活,但自己却并不喜欢这种生活;
2)声称自己的想法可用于现实世界的科研人员,是否确实将他的想法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如果是这样就不要小瞧他,如果不是那就不要理他;
【2.启发和收获】
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他是否为他的预测/行为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3.行动和改变】
关注别人做了什么而非说了什么
04-秦文颖
20211212《反脆弱》阅读总结#
12/21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享受绩效激励,却没有惩罚措施;
2)将企业交予别人打理,相当于飞机上缺少飞行员带来的风险管理缺陷;
3)大型官僚机构仅凭借自己的大雇主身份就控制了国家,并通过牺牲小企业的利益从这种环境中攫取利益;
【2.启发和收获】
1)交予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2)大企业会因为雇员众多而受到一些没有道理的优待;
【3.行动和改变】
无
04-秦文颖
20211213《反脆弱》阅读总结#
13/21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自主的思想只意味着你是自己意见的所有者,它与财富、出生、智慧、长相、鞋码无关,而与个人勇气相关;
2)自由人不会被强迫做他本不愿做的事情;
3)合法的不一定就是道德的;
4)没有证据证明某个行为是有害的不代表这个行为是无害的;
【2.启发和收获】
1)希望自己自由,不屈服;
2)合法的不一定是道德的;
【3.行动和改变】
无
04-秦文颖
20211214《反脆弱》阅读总结#
14/21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知行三问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从图书馆的角度看历史的人一定会看到更多具有欺骗性的关系,他会被更多的副现象所欺骗,其中之一便是多余的数据而非真实信号带来的直接结果;
2)变量越多,“老练”的研究员手中的显著相关性越多,但这完全是虚假的;
3)研究人员有动机选择那些与其寻求的观点相符合的实验结果,而隐藏起失败的结果;
4)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如果做某事很傻,人们就不会去做,但在一群人的情况下,他们却会参与这样的傻事;
5)各个科系都需要教学生某些知识,以便使他们获得就业机会,即使他们教的是无用的知识——这让我们被困在一个恶性循环中;
【2.启发和收获】
1)数据越多,变量越多,越容易找到相关性,但这大多是噪音;
2)大家都做的事情会让人放下警惕,即使很傻,即使没啥用;
【3.行动和改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