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公司刚来的一个实习生要自杀。
他在朋友圈写到:我厌烦了这样的生活,每天都感到莫名的压力。总是会有挑战,总是会有压力。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丑陋不堪,我什么都做不好,这样没有自尊的活着让我痛苦不堪,我的存在毫无意义……
太可怕了!这种可怕不是来自他要自杀这件事本身,而是自从他入职以来,他的表现一直很好,每次培训的参与度极高,互动环节的回答精准有料。对工作极其投入,从没早于八点离开过公司。而且,他真的很帅,帅到我已经开始密谋授予他为我带早饭的权利了。
在我心中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想自杀。
他的部门经理动晓以情理的和他聊了四个小时后,他终于决定活下去。当然,他说因为自己的状态,上班已经不可能了,最终选择了离职。
事情已经平息,但是在他的表述中,有个词需要我们格外留心——“自尊”。
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百度百科
首先,从字面意思看,自尊是基于自我评价而产生的,就意味着我们自尊形成及构建的依据是我们的自我评价。
其次,自尊是建立在要求他人或环境对我们予以尊重的情感体验上的。
所以,一直以来,我们或自大,或自负,或自信,或自卑的所有判断标准只有两个:
一、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取得了成功,是否“破废壳特”,包括我们的学业、工作和项目。
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就自己是极好的。我们会对自身做出评价:“我是个优秀的人,因为我取得了成功!”
霸特,当我们没能实现目标成就时,我们会说:“玛德,这很糟糕,我也很糟糕。”
二、他人和环境对我们是否认可。
如果我们和他人相处融洽,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那么我们会将这种模式和我们的自尊,或者说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价值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对自己说:“我好牛X耶!”“哇拉个擦,我是一个优秀的、有价值的人!”
如果我们没能得到其他重要人物的认可,比如我们的粑粑麻麻,我们的男神女票,我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和自己本人都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大家发现问题了吗?我们的自尊来源于外界评价或是我们自身的评价——这是许多问题的根源。
02
于是,在对“自尊”迫切的渴望下,我们渐渐陷入了一个怪圈:
当我们表现得很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良好感觉只是暂时的,因为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在工作和爱情上永远不犯错误。
当我们面对挫折或是挑战时会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很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失败后我们就会得到自己或他人的负面评价。于是,我们会觉得自己很糟糕。
我们会情绪化的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废物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我们会不再努力去完成我们希望完成的事情。
我们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已经被证明的优点,认为那些实际上名不副实,或把它们归结去好运。
我们会为了“证明”自身价值,处处迎合他人的喜好,以期望获得他人的承认,从而放弃按照自身意愿行动的机会。
哲学家罗伯特S.哈特曼在《价值的哲学》里曾写到:一个人既有对于他人的外在价值,又有对于自己的内在价值。前者取决于你的行为是否符合他人的想法,后者则是因为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直以来,我们在对自尊的理解上都是舍本逐末的。人类的许多困惑大都来自于我们从未意识到的习以为常。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自己或他人赋予我们自尊,更无需焦虑或自卑。
一个人可以仅仅因为他是他自己、因为他活着、因为他存在而接纳自己。
在当初赢得了那场以一敌亿的战斗后,我们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存在着,这就是一切的理由。
03
自我接纳意味着完全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不管我们是否做出了聪明、正确或有能力的表现,不管其他人是否认可、尊重或喜爱我们。
你并不是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科日布斯基
我们不能因为搞砸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是个糟糕的人。不能因为没有谈下一个客户,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就断言我们的前途一片灰暗。
我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个人目标的实现啊!我们的内在价值根本就是无法准确评估的好吗?它非常复杂,并且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我对生活的态度是,我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给了它意义。我赋予生活意义的方法是,决定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我不喜欢的,什么是我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自己选择了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埃利斯
所以,无条件接纳自己才是解决我们的焦虑,带给我们平和喜悦的唯一办法。
04
那么,如何做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
1、放弃对自身的评价,因为你的行为和表现不能代表你的全部
当我们选择一个重要的目标后,比如工作或爱情,我们只对结果的好坏和成败做出评价,而不应再对我们自身,对生命的“好坏”进行评价或衡量。
就像哲学家科日布斯基所说,你应意识到你的表现是你的一部分,但不是你的全部。你的表现是由你做出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其负责,但它只是一次表现,而你的表现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坏),而且总是在变化的。
2、相信别人的无条件接纳
我们可以相信某个人无偿且无条件接纳我们。这个人可能是上帝、佛、亲人或其他人。
比如,我最近在和一位心理咨询师进行持续的心理咨询。我相信,在咨询的过程中她一定曾对我讲述的一些想法或行为予以过质疑或不认同,但她对于我这个人,我这个整体是全然的,无条件的接纳。
霸特,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非要说别人无条件接纳我们,而不是说我们自己无条件接纳你自己呢?这不才是我们信任的本质吗?
3、接纳自己
每当你发现你正对自己有所不满或批判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接受我自己、我的存在、我的生命以及我的不完美。这很令人遗憾,不过,我仍然很好。认为自己状况不佳、没有价值的做法是傻X的,那会让人更容易犯错误。我很好,因为我认为自己很好。我是一个拥有许多优点和缺点的人,我应该对这些优缺点本身进行评价,而不是评价我这个人。”
就像许多人说读完余华的《活着》,感觉压印沉重。可是我却在书中看到了一种对生命的积极与接纳。
活着不为别的,只为活着本身。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接纳自我,就因为我们活着,存在着。
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对于自身就是有价值的。他的内在价值不需要外在价值以任何形式去决定。
那个之前要自杀的实习生后来“消失”了。我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但是,如果有机会,我想对他说:
你是好的,因为你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