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梦在那场大学聚会上,听到了别人对她的评价,她一点都不正经。
尔梦是一个产品设计师,在一个外贸公司上班3年,每天早九晚六,衣着整洁大方,称不上是一份劳力活,却也是脑门苦力活,每天都在想着怎么给公司创造盈利,好让自己提成多一些。
尔梦的朋友圈很简单,平时来来往往的都是大学同专业的两个好朋友,如果不是这两个好朋友,尔梦也不太想参加这种陌生人占8成的聚会。说不上她排外,但是对着陌生人问什么答什么的流水线,她总是卡死在了第一个问题上。
这次也不例外。
尔梦遇见了同班的一个女同学,以前一起上课的,宿舍在同一栋的缘分。她问尔梦,
尔梦,你买房了没呀,我看你朋友圈平时晒晒喝喝,感觉很是潇洒啊。
尔梦一下子闷热地说不出话来,硬生生地逼出,还没,听说你做房地产销售,工作还好吗?
她听了还不得劲了,赶紧追问,毕业都3年了还不买房啊,以后越来越艰难呀,我工作还好吧,还是得多靠我们这些老同学支持。
尔梦点了点头,就这样过去了一个“陌生人的关心。”
尔梦平时比较沉默寡言,但在她的专业上,只要是她的分享会,那是宛如天上之水,滔滔不绝,同业的人都觉得她就是吃设计这口饭的,在这些嘘寒问暖的社交中,尔梦显得有些囧促。
尔梦想着这场聚会快点过去,那两个好朋友迟迟还没结束“面谈会”,她也就在一边听着。
大家大部分的信息来源,都是彼此的朋友圈。
我看那个xxx最近去旅游了啊,
是啊,旅游好久了吧,欧洲还是哪里,
跟团还是自由行啊,
看他玩那么久应该是跟团的吧,自由行多耗钱啊……
你还别说,看他那样也没有多少钱啊,
不是吧,听说他家挺有的,
都几十岁,家里有还算有吗?
就这样你一样我一语,凭借着朋友圈里把那个正在旅游的同学的前半生后半辈子,兼心理矛盾都说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一点儿都不含糊。
尔梦刚好也有那个朋友的微信,她也趁着好奇进去翻了翻他朋友圈,也还好,游客照很正常呀,风景也很美,连续更新了13天。
在那之前的朋友圈是,加班赶完这个项目,我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一年来都没怎么休息………
尔梦对眼前这帮同学,不明觉厉,也在心里默默想着这帮同学怎么看待自己酸溜溜的朋友圈,自己很少分享,平时出来聚会美食偶尔分享一下,大部分都是不开心的时候发一下朋友圈,然后开心了久就删除掉这些负能量。
以前这帮同学,围在一起说的是抢导师,各种各样的考虑,果然出了社会,大家都被社会化了。
尔梦终于等到了那两个朋友一起回家了,却听到一些让人不怎么愉快的声音。
尔梦,那个ZZZ说你朋友圈一点都不正经。
尔梦虽然知道大家对朋友圈的解读不太一样,把靶点面向自己的时候,内心不免还是一惊。
我就在思考你咋不正经了,难不成要秀秀余额,秀秀房产证,秀秀工资表,那才叫正经吗,ZZ这样说话真的是不经过大脑思考。
尔梦虽然没回答笑了过去,放到平时她也不会回答,却不自觉地陷入了沉思。
过度解读朋友圈的那些朋友,到底在拼什么。
拼的是那莫须有的虚荣心。
女子淘宝18件衣服旅行回来之后全部申请退货,我们或许会在商家的角度上看这衣服穿都穿了,再拿出来卖是不可能了,但是不同意又闹得人仰马翻的。
我们认真看了整件事情,女子买了衣服旅游的时候穿着拍照了,之后申请退款把她的行为称之为“试穿”,之后这些民族风衣服也就没有意义了,日常穿着又行不通。
想起看到个节目出现这么一个镜头,钟丽缇婆婆劝钟丽缇不要老是买衣服,钟丽缇说,她们的职业上,出镜过一次的衣服只能当睡衣。
钟丽缇这样说不无道理,不然可能一不小心就得罪了广告商赞助商,明星身上,长颗痘都可能会错过当猪脚的机会。
小编估摸着,那游客是把自己当明星了吧。
现在网红经济这么走红,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明星,把自己当生活重心来对待无可厚非,但是以损伤自身或者他人利益,干些博取眼球的事情,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原本的朋友圈是用来分享,慢慢地变成了比较,然后变成了一种炫耀。
很多人很多聚会,就是把大家叫在了一起,然后拍拍拍,再修图发条朋友圈,关注多少人点赞,在下面评论得热火朝天。
真正生活中朋友都没有关心到位,镜头倒是处处都有。
这也就难免了为什么有些人说,我朋友圈看着很多朋友,但是我依旧孤独。
其实朋友圈中的这种炫耀,在心理学角度上称之为,意念缺失,往往自己缺乏什么就摆秀什么,想用不经意间华丽丽的图片来掩饰自己内心真正的缺失,从未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精神世界。
然后杠精出来发言了,那些整天在自己朋友圈里打广告啊,做销售,半个微商性质的呢?
这,估摸着是缺钱了,想通过朋友圈去挖掘潜在的客户和商机。
慢慢地,朋友圈里都是陌生人。
朋友圈只是我们生活的一角,却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大部分,每天更新朋友圈的次数,如果自己认真一算,恐怕连自己的灵魂都会被吓跑。
还有人说,朋友圈越来越没意思,往上一直刷也刷不到一些有趣的故事看点,只好百无聊赖地锁屏,然后20秒后又拿起手机,看下朋友圈。
其实,越来越没意思的不是朋友圈,而是藏在屏幕背后的我们。
最后,引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一句话,
我们爱生活,并非由于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在爱里面总有些疯疯癫癫,可是在疯癫之中也总有些理智。
在热爱生活的我看来,好像蝴蝶和肥皂泡以及跟它们类似的人最懂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