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我常常被误解。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大部分人(陌生人,几面之缘的人,普通朋友)都觉得我是个超外向的人,他们觉得我有很多朋友,有很多追求者,甚至谈过多次恋爱。我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甚至人们觉得超可怜超悲凉的“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旅行”……这些我早已习以为常并安之若素。他们惊呼“不可能”。
是呀,我也很疑惑,我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呢,又为什么别人眼中的我和我自认为的我,反差如此大?直到这两年,我找到了一些答案。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我是谁”,大约这会是个好的开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外向的人喜欢呆在人群中,而且享受成为人群焦点的感觉。当他们一个人时,常常会感到无聊或者不安。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或者只喜欢与一个或者一小群其他人呆在一起。
大意相似,黄执中说的,简单粗暴,我极其认同。他说,判断一个人内向还是外向,看ta是如何释放和补给能量的。我可以与任何人谈笑风生,撒娇卖萌甚至抖机灵,请相信,我并没有伪装,那些时刻,我都是真诚的,那是一种本能,在别人面前,本能地展现值得喜欢的一面,去讨人喜欢。这或许是我的一种能力,也可能是生存欲望。可结束一切回归一个人的时候,疲惫感会猝不及防地袭来,对,刚刚不管不顾地释放了能量,现在我需要抱抱自己,我要一个人跑跑步,录制荔枝读读喜欢的文字,或者去西湖边吹吹风。能量补给完成。那一刻,真美好。
我在集体或人群中,存在感很低。可能潜意识觉得,这么多人各说各话,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个小透明了。我几乎不说话,甚至有时候会想说都张不开嘴。这种夸张程度,吓我一跳,估计也没人信。
颜如晶轻微自闭,她说,她不知道如何跟人交流,她害怕她说的话,没有合适的回应,她不知道如何把握节奏,甚至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与她相处。但她是敏感的,她观察和感受着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所以,她爱上了辩论。黄执中也是。他们在辩论里,简简单单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天赋异禀,自由自在。我还没那么幸运,还没找到如此热爱,值得追随一生的事情,摄影可能是,朗读也可能是,我保持好奇,继续寻找。
交朋友,谈恋爱,于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内心有个我执,我希望与人产生深刻地联结,是因为尊重,欣赏和爱,而不是因为需要或权衡。我爱这个世界,所以我才更希望它愈加赤诚。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地生活和工作,能养活自己,我不愿让那些经过利弊权衡后的关系成为灵魂的负累。
胡渐彪,这个40岁的黄金单身汉,他说他享受单身,不愿将就,但依然羡慕马薇薇和周玄毅,黄执中和葛莉这样灵魂契合的伴侣。我也超羡慕老僵尸们,羡慕蔡康永和小S,有相似的人生理想,互相陪伴,但保有边界。
之前有个天才自杀,微博也有报道,我忘了是他朋友说的还是遗书中写道,我家院子的门是常开的,欢迎朋友们来作客聊天,可房间的门啊,却禁闭着,开锁的那个人至今未出现。
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20岁的时候,我写过,我的意中人啊,懂得生活,懂得做饭,懂得我。我仍满怀期待,爱情或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