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北海公园一侧的团城,在元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屿,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形成现在的规模。这座面积仅为四千余平方米的小城墙,俯看呈圆形,城台高出地平,犹如一座平地拔起的绝世堡垒,是著名的古代园林文化遗址,属于皇家花园中的一个景点。上世纪北京城的许多古建被拆除,比如只剩地名的朝阳门、东直门等,很少有人知道五十年代,团城险些被拆除。
新中国建立后北京的车辆不断增加,原有的道路已无法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金鳌玉桥桥面过窄,坡陡弯急,已难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如果扩建大桥,团城就成了“眼中钉”,有人提出,中央领导的汽车从中南海出来后向东行驶必经团城,一旦汽车撞到牌坊或直接撞向团城,都将造成严重事故。阜成门到朝阳门的东西马路应当笔直无拦,团城横在路中间十分碍眼,以疏通交通为名,建议拆除,把路面拉直。
这一建议立刻遭到众多文物工作者和古建筑学家的坚决反对。1949年以后,团城成为国家文物局办公地点,当时郑振铎任文物局局长,团城是当时全国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和图书馆管理政策制定的中心。很多国家领导和社会人士,如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等,经常来此处参观文物展。郑振铎立刻请来梁思成、范文澜、翦伯赞等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会商,结果是,如果既要保留团城,又要使桥面扩宽,唯一的办法是将桥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宽。郑振铎、沈雁冰、梁思成干脆直接去见周恩来,当面恳陈保护团城的意见。
1954年6月的一天,烈日灼人,周恩来来到邻近中南海、有800多年历史的团城。他先是绕城一周视察,继而登上城台眺望琼岛,久久注视北海大桥上来往的车辆行人,不时与陪同专家交换意见。足足两个小时后,周恩来决定:让南面的中南海院墙后移,马路向南扩展,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中南海为这座小城“让路”。
团城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园古建筑进行了近景摄影和测绘,逐步建全档案资料。郑振铎和罗哲文等人为保护团城四处奔走时,其实并不知道,他们一力挽救的,不仅是元、明、清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还有小小城堡的生态奇迹,一个让今人瞠目结舌的古代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