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里的我们,和别人眼里的我们 不一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臂伸直空间”

    个体到组织,都应该尽力去获得一个“手臂可以伸直的空间”,然后才有伸直或蜷缩的选择。这个空间代表了一种最基础的张力,也是党政、社会环境的综合。


“系统性压力”

      这种压力来源不是单一的,不是个案,也不是一个时刻发生,而是来自多条线的,集中发生。这种压力具有立体感,这也意味着出现的问题是系统性的。


“百分之一概率”

      时时保持警惕,时时不安于眼下,时时自我驱动的人,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一。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时候对人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消耗了。更多的应该是规则去驱动,而不是去指望个人的能动性。


“门槛”

    代表了各种标准,贯穿了所有的社会行为和时间。跨过与没跨过的区别是本质的,是两个世界。


“笨笨宝宝”和“聪明宝宝”

      爸爸:你觉得“笨笨宝宝”和“聪明宝宝”是什么样的?

      4岁孩子:不知道(茫然表情)

      爸爸:“笨笨宝宝”就是数数一直都是数1、2、3、4、5的宝宝,“聪明宝宝”是数5、4、3、2、1的宝宝


“培育感知”

    爸爸:这段时间爸爸经常说哪几个词?

    4岁孩子:色彩斑斓、穿梭、锦绣

    爸爸:那现在呢?

    4岁孩子:房子上有很多色彩斑斓的灯光,我和爸爸在夜晚里穿梭。


  “不一样”

      爸爸:这世界上有一模一样的东西吗?

      4岁孩子:没有

      爸爸: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呢?

        4岁孩子:我们眼里的我们,别人眼里的我们,不一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