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化行者余秋雨曾为了王维的一首《渭城曲》,西出阳关只身到坍塌的成废墟的荒野中找寻诗的踪迹。
在他的《阳关雪》一文中写道: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这就是古代文人的魅力,他们将历史和当时转化成绝妙的文字传承下来,引领着后人前赴后继地去找寻。
所以,若想要感受当年文人们的风雅,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读他们的诗和文字。
历史学家卢建荣教授就做了次尝试,他通过《唐宋文人的风雅生活》一书,试图从唐宋文豪的文学名作入手,破译唐宋士人吃喝玩乐背后所暗藏的深意,近距离探究唐宋文人的生活。
亭园:治愈安顿身心最好的药剂
古代文人排解政治失意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山水和亭园。作者卢建荣指出:公私园记文类有着针对逆境人生的精神疗愈作用。
大自然就如温馨家园一般,家园对一个人的疗愈作用往往最为神奇,既然在尘世中无法企及心中的理想和抱负,那就回归自然,在自然世界中找回自我,与尘世作隔离。
“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斯亦奇也。”柳宗元在为自己动手规划、修筑的园林写下一篇《柳州东亭记》。有种陶渊明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外调至远离权力中心的柳州,说不失落那是假的,但用改变身边环境的态度代替了自怨自艾的自怜,或许就是对自己人生态度最好的注脚。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时间,那位“泪湿青衫袖”的江州司马白居易,也收拾好被贬的失落,转而拾掇起独属于自己的“草堂”,并赋一篇《草堂记》。
这间草堂成为了他避世疗伤的港湾:“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仅在此留宿三天,就能让人心体恬宁,让身心安顿到最佳状态!由此而来的满足感也让他敢于提及过往并加以面对:“一旦蹇剥,来佐江都。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在白居易的人生中,被贬江州的经历,已从一道伤痕蜕变成他生命中宝贵的养分!
作者说,柳、白二人不约而同地借自然盛景来疗愈他们官场受到的伤害,由此而来的这种文化连同陶渊明所构建的田园文化一起储存在文化银行之中,等待日后精神受创的人们届时前往提取。
而此时正在读他们文字的你我,不正是在享用此间银行给予的饕餮盛宴吗?
以诗传史:近观白居易的“乐天”生活
唐代众多诗人中,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古代文人退休生活的“天花板”。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晚年的白居易因“牛李党争”而息影林泉。虽然没能实现政治抱负,却还是能保全自身,拿着朝廷俸禄在都城大隐隐于市,也可谓人生之幸!
作者评价说:政治位望上不属于重量级的白居易,不仅能终老园林,而且享有长达十七年的园林生活,可真是政坛异数。
白居易在退休前选择洛阳城东南区块的履道坊作为自己今后生活的所在,置房宇、建园林,称之为“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也正是在这座乐天退老的宅邸之中的十七年,他作诗八百余首,且多数为闲适之作。
作者评价这类诗“非常自我,凡所咏赞,皆属私领域之事”。确实,多年的宦海沉浮让放弃了文化评论角色的扮演,不敢放言高论,远离尘世是非。这也保证了他晚年生活的安逸和安全。
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诗作还原了晚年的白居易,带着我们走入他的晚年生活。
白居易好酒,家人劝他戒酒,他得意地回怼: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
对于自己过度饮酒的辩解之词都能有如此高远的意境,甚至破罐子破摔,自号“醉吟先生”!
作者毫不吝啬地评价为“文字大国手”!
白居易爱旅游,“琴一把,枕一副、酒一壶,再加陶渊明和谢灵运诗集数卷”,这就是平日的白居易独自出游的必带装备。
作者评价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最会安排一日生活的大师,更是百代少见的大旅游家”!
如此,作者用白居易的作品将一位乐天、有趣、嗜酒、好游的白乐天呈现到你我面前,让我们怎能不爱?!
过犹不及:奢靡园林反成亡国之兆
不过白居易的“乐天”生活却并没有受到所有后世文人的肯定。就如北宋的李格非就将园林致亡作为唐朝的衰亡原因之一。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以一己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乎?唐之末路是矣。”
在《园记》中,李格非对于统治阶层中像白居易这般在退休后大搞享乐,具体呈现在对购置园林豪宅的看法,他认为统治阶层忽略治理天下的责任担当,反而贪图个人享乐,这却在某一层面敲响了唐朝的丧钟!
虽然李格非大力挞伐唐末的园林奢靡之风,但按照他所处的时代而言,正是在“借古讽今”。因为彼时的北宋,正受“花石纲”之苦,这不是为几个退休干部的享乐,而缘自宋徽宗开始由上而下奢靡的作风,确实成为了北宋后期社会动荡的诱因。
果然,北宋就在李格非的这本《园记》付梓的二三十年后,靖康之变爆发。而此书因为神级预言被南宋文人奉为圭臬推崇之至。
当然,一个王朝的覆灭原因有很多,但统治阶层对自身的要求也至关重要。“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者不单单是政治上的引领者,也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风向标。
由此可见,当年宋徽宗简简单单的几块放在园林里的景观石,在民间激起了多少多大的滔天巨浪!
对园林的追求本来是风雅之事,如果仅是文人自娱而作也无可厚非,但真将此爱好上升至国家层面,风雅的背后将是山倾一般的灾难,可就非国家之福了。
结语:
爱默生说:人的心灵会为每个阅读者浓缩出历史的精华、再现历史的价值,阅读者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历史的全过程。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非常强大,能让我们收获传承,还能让我们瞬间穿越回到过去。
唐宋时代承载着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部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价值,还有那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我们不能否认白居易、欧阳修,他们用文学为我们设立的精神家园,那是我们每个读书人梦中想要回去的心中的故乡,他们的风雅生活,正是故乡召唤我们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