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权利带回家

英国著名作家塞·约翰生曾说: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别把工作带回家。

一个人的关系分两个领域:个人领域是亲人和家;社会领域是同事等,典型的是工作。

其实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哪怕你在单位当领导,回到家也不该指挥妻子孩子。

比如丈夫回到家做撒手掌柜,女强人回到家事事都要按照她的想法来。

如果在工作上怎么做,回到家又怎么做,最终亲密关系肯定一沓糊涂。

同事芳芳的爸爸,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爸爸”。他是当地有名的民企老板,办事雷厉风行,对自己和公司严格要求。

在职场上叱咤风云,事业有成,回到家之后依旧是领导做派,强势的安排好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

“我老公第一次去我家的时候,我爸第一句话就是,芳芳不能离开我们市,她必须留在我们身边。”

芳芳时常感叹爸爸的强势,“他掌控欲太强,我们就像他的下属一样,只能按照他安排的路线走下去。”


芳芳的弟弟按照爸爸的要求学了工程,毕业的时候安排他去甲方工作。

被“安排”已久的弟弟终于爆发了,坚持要去乙方公司工作,并在外租房子来表示反抗,僵持不下。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工作中的规则是权力,其运作机制是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征服。家中的规则是珍惜,能抵达珍惜的途径是理解和接受。

当权力规则渗透到一个人的个人领域,那势必会让这个人付出代价——他的亲密关系必然会变得一塌糊涂。

无论你在工作中有多大的权力,回到家里,你都只是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如果珍惜家,就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那要怎么做到不把权力规则带回家呢?

武志红在《家为何伤人》一书中给出了建议:

第一,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

第二,不要把工作作风带回家。可以在家继续工作,但不要将工作的气氛带回家。特别是感到有压力,烦躁的时候。

第三,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在工作中有上下级,在家里是不适用的,要尊重,平等。

第四,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相互理解和接受,让家多一些温暖。

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

把家和工作分开来,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而不是一个上司来开展家庭生活。

不把工作的负面情绪带回家,让家成为真正的温暖港湾。


一位朋友讲了她把工作情绪带回了家,现在觉醒后很后悔。

一个忙碌的周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堆积做不完的工作,临时追加的协调事项,随着领导通知“本周末全员取消休假”,烦躁的情绪积攒到了临界点。

原本周末的所有计划都被打乱,预约的孩子纪念照、学前班的学校考察、朋友的生日聚会、还有一堆囤积一周的家务活,越想越烦躁。

回到家后,瘫软在沙发上,放空思想,觉得自己疲惫到了极限。

这时,先生从房间里出来。“这么晚了,你还不给孩子洗澡,孩子越睡越晚啦!”

那一瞬间,我好像点燃的炮竹,猛然情绪失控。

“不要什么事情都要等着我来做,我回来喘口气都不行。为什么你就不能做,孩子这么小,你的男女有别明显就是偷懒的借口。”

后续就是两个人互相指责,不停的搜寻记忆,去寻找对方做的不妥当的地方,来大声斥责对方,试图赢得本次战役的胜利。

这种争执的落幕止于孩子的大哭,看我们面红耳赤的争吵,孩子惊吓到狂哭不止。

看这孩子那无助害怕的眼神,觉得自己又犯错误了,不该当着孩子面,这么失控的争吵指责。

在房间冷静下来后,看着脸颊挂着泪珠睡着的孩子,心疼不已。

自责不该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里,不该没有温和好好的沟通。

看来在学习如何经营婚姻,管理情绪方面,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住,进家门用五分钟调整状态,放下工作中的压力,将微笑和平带回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模板摘要 本文分享的是一套基于Bootstrap 4的精美的响应式后台管理系统模板。它是一款流行的开源的WEB应用...
    Rector阅读 18,760评论 1 14
  • 姓名:于幸欣 公司:扬州市方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精进打卡第208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5遍共755遍...
    幸欣阅读 793评论 0 0
  • 暴雨前夕,黑云压城,我拿个纸袋遮雨,匆匆从地铁走出来。 瞥见地铁旁边风雨不改的卖花大叔,担子里竟然有新的花,白胖胖...
    艾芙琳的手账本阅读 3,754评论 3 8
  • 《乱世佳人》 1.逆境中,女性意识觉醒,选择对抗残酷的命运。 2.看小说,看的是人物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品味的是各种...
    琢磨概念者阅读 3,222评论 0 0
  • 有人曾说我,群居生活我可以生活得很好,独居我可以生活得很自在。 学生时代,一直属于群居生活状态,最想要的便是独立的...
    向大黑阅读 1,0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