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节,气候阴冷,今早,早早地起了床,只为去赶赴一场秋天的“阅会”。
来到目的地——西大街小学,见到了好友晓蓉,龚老师,丽琴老师,心里好生欢喜,我们在前排就坐,乘着活动准备的当儿寒暄交流。活动开始了,一首《感谢你,温暖了我的岁月》的晨诵,让在场的人目光聚焦,我的心里升腾起温暖和感动,因为读书,熟悉的,不熟悉的老师,学生,在秋寒料峭的早晨彼此陪伴,那样的时刻,那样的场域自是温暖的!
活动按既定的程序进行着,狄琼老师母子合作,谈《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同一本书,大人小孩有着不同认识,在大人的意识里,喜欢一本书是需要理由的。而孩子认为,喜欢就是喜欢,可以没理由!在思想的碰撞中,狄琼老师悟出一个道理:“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把孩子模式化”。
与狄老师母子的分享异曲同工的是贾耀淇小朋友和妈妈的分享。母子以对话形式表演《我想有个星星》,之后妈妈分享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的感悟:作为大人,要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个性、想法与行为,未来人才真正的竞争力,恰恰就来自于与众不同。所以,有一种陪伴叫鼓励,用赏识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有一种陪伴叫沉默,在孩子表达时,用心地去倾听;有一种陪伴叫亲子阅读,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书籍……
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着,透过阅读分享,我想到了,为人父母,有多少人以爱孩子的名义,用自己的模式禁锢着孩子!作为老师,明知发亮的眼睛有话说,却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我也想到了,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慢一些,如果我们的学校没有那么多繁杂的事务,让老师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师生间将会发生多少美妙的故事!沐浴在书香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该有多好!
好友彩琴以《可爱的学生》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故事,看着她自信的样子,由衷地为她开心,读书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相,思考会让生命丰盈!由衷地祝福彩琴,在与乡村孩子的相伴中,感受职业幸福!
从来到西大街小学,我一直看到的是妍玲的背影,她在电脑前忙忙碌碌,为分享者播放PPT。质朴的妍玲携手学生谈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妍玲把大量的时间给了自己的学生,看着自己的学生侃侃而谈,妍玲满眼笑意,只是在最后分享了自己的体会:怀旧,纯真。“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妍玲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尽管不记得她的解读,但我知道,坚韧的妍玲,一定因这句话想到了太多的过往!“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亲爱的妍玲,你的生活一定充满阳光!青出于蓝,你的学生如此的博学,如此的出彩,怎会没有你的功劳?
还有,蹲下身子与学生朗读的春花,你那暖心的“么么哒”打动了我!那个美丽的小姑娘,打扮的如小天使一样,和着乐曲,朗诵着《春》,驱走了秋寒,带来了春意;那个叫刘果的小姑娘,熟读《唐诗三百首》,时而考问自己的老师,时而幽默的解读,独到的见解,落落大方的态度,都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静静地听,默默地思,当主持人宣布晓蓉分享并总结的时候,才感受到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小时。晓蓉以《悦读,向一本本书走去》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以书为径,修己惠人”的做法,在专业的读书、写作、行走中,提升了专业自信,在专业的实践中,获得了专业幸福。几月不见,晓蓉瘦了,但不变的是对阅读,对教育火热的激情!阅读,点亮了晓蓉,照亮了孩子,也必将唤醒了更多同道者。
活动结束了,见到了曾经的上司王校长,即使不在现场,但活动前后,王校长都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与期待。强将手下无弱兵,西大的师生因“人间四月”这个民间团队的活动聚在一起并大放异彩,其意义已超越了活动本身!
此时,坐在书桌前,在手机上写下这些文字,心里很是踏实,这一天,我没有虚度……